以色列空襲伊朗,超百架飛機執行任務,F-35充當什麼角色?

2024-10-28     陳虎點兵

前兩天以色列大規模空襲伊朗,按照以色列方面公布的信息,他出動了包括F-35I在內的超過100架飛機,執行此次任務,昨天看到以色列方面發布的相關的戰機執行任務的情況,其中看到F-15掛著三個巨大的副油箱,然後其他的掛點都是空空飛彈,明顯這是執行空中掩護任務的。F-16戰機也是掛了三個大型副油箱,機腹下一個、翼根兩個,但是發布的F-16的照片不是一個整機的照片,翼根副油箱以外的部分機翼被截掉了,很顯然這一部分掛的是對地攻擊武器,而以色列現在還不想對外公開此次空襲使用的主要的對地攻擊武器是什麼,但是公布的圖片當中沒有F-35I,這就留下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在此次空襲當中F-35究竟充當了怎樣的角色,執行了什麼樣的任務?

按照通常的慣例,像F-35這樣的隱形戰機肯定是要執行「踹門任務」的,「踹門任務」幹什麼?攻擊對方的防空系統。而我們看公布的三波打擊當中,第一波次恰好就是打擊的伊朗的防空系統,F-35執行這種任務再合適不過了。隱身性能可以使其有效地規避對方防空武器的威脅,癱瘓對方的防空系統,實現「踹門」的效果。對於F-35來說,它的機內彈倉容量有限,無法裝載大型的遠射程的空對地武器,所以執行對伊朗縱深的打擊任務也不太合適,由此幾點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判定,F-35乾的活就是在第一波襲擊當中癱瘓伊朗的對空防禦系統。

這個活乾得怎麼樣?好像是有效果,因為我們看到空襲之後,伊朗方面公布說是在它靠近伊拉克的邊境省份的伊拉姆省和胡齊斯坦省有對空預警雷達遭到襲擊被摧毀,而且還死了4名軍人,說起來這大機率應該是F-35乾的活。但是講到這裡突然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以色列此次空襲伊朗,它的進攻出發陣地在哪裡?

所謂進攻出發陣地,就是整理隊形,完成空中加油而後發起最後攻擊的地方,那麼這個空域的要求是比較高,特別是如果有空中加油的動作,對於空域的安全要求是比較高的。那麼這個空域選擇到哪裡最合適?顯然是選擇在駐伊拉克的美國空軍基地上空最合適,這樣的一個空域既安全,而且還可以得到美方的幫助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看到以色列的總理內塔尼亞胡昨天發表的講話,感謝了很多人,包括以色列的飛行員,以色列的地勤人員,其中也感謝了美國,說明在這個行動當中美國是幫了忙的,這進一步印證以色列空襲的最後的進攻出發空域應該就是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的上空。那麼這個位置在哪裡?打開地圖看一下就會發現,最合適的位置是在伊拉克北部的埃爾比勒省,為什麼說這個地方最合適?因為這個地方是屬於庫爾德人的聚居區,美軍在這個地方控制著大片地區,而且在這裡有駐伊拉克美軍最大的空軍基地—埃爾比勒空軍基地。

再看從以色列進入這一空域的飛行航線也是最便利最有利的,從以色列到伊朗的航線除了繞大圈之外,比較近的航線有兩條,一個是穿過約旦的上空進入伊拉克然後再進入伊朗,這個航線路程最短,但是要穿越約旦的腹地,這個顯然是一個不利的條件。另一條線就是通過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再進入伊朗。敘利亞我們知道現在處在一片亂糟糟的狀態,而且跟以色列處於敵對狀態,所以以色列的空軍力量通過敘利亞,敘利亞沒辦法沒脾氣,對以色列來說又不像通過約旦上空那樣會引起鄰國之間的外交糾紛。

但是通過敘利亞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敘利亞有俄軍基地,被俄羅斯的對空預警雷達看到顯然不是一個好事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比較理想的航線就是選擇敘利亞與約旦交界地區的空中航線,這樣可以避開駐敘俄軍的監督,同時也不至於闖到約旦的腹地,而這條航線最終的終點應該是指向伊拉克的埃爾比勒省,大機率就是埃爾比勒空軍基地的上空。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個很怪的現象,按照伊朗方面公布的損失來講,伊朗方面損失了幾部對空雷達,損失這些雷達的位置在哪裡?在伊拉姆省和胡齊斯坦省看一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這兩個省是在伊朗偏南部的地區,而伊拉克的埃爾比勒省正對的應該是伊朗的庫爾德斯坦省和克爾曼沙阿省,這個位置是在伊朗的西北部,那麼這就是一個很怪的現象,為什麼雷達站打在伊朗的南部,而沒有打在正對著埃爾比勒省的西北部?

從實戰的結果我們可以做一個推測和判斷,應該說這個邊境地區的雷達站都受到了攻擊,但是攻擊效果各有不同,位於伊拉姆省和胡齊斯坦省的雷達站被命中了,但是庫爾德斯坦省和克爾曼沙阿省的雷達站卻沒有被徹底摧毀。當然這個裡頭不僅僅是一個摧毀和沒摧毀的問題,因為設置對空預警網還都會有備用雷達,那麼按照這種情況換句話來說F-35I沒有百分百的完成任務,在真正的進攻路線方向他沒有完成「踹門的任務」,這就導致了後來我們看到的結果,為什麼大量的以色列的飛彈遭到了攔截。

講到這大家可能還會有一個疑問,那麼既然從埃爾比勒這個地方直接攻擊伊朗,只要癱瘓到對面的庫爾德斯坦省和克爾曼沙阿省的防空系統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攻擊偏南的伊拉姆省和胡齊斯坦省的防空系統?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過細看一下,還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的。因為伊拉姆省和胡齊斯坦省的背後是伊朗的伊斯法罕省,伊朗的主要核設施就在伊斯法罕省。雖然以色列這一次的打擊目標沒有將核設施列入其內,但是我想以色列一定想對伊朗有一個十分有效的威懾,那就是我撕開,攻擊你核設施的防空系統,告訴你我有能力打你的核設施,這次我僅僅是不打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以色列方面要在整個伊拉克和伊朗邊境全面執行「踹門任務」,然而我們看到的很可能卻是這個全面的「踹門任務」,真正的主攻方向沒有「踹開」,倒是輔助的威懾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實研究這一次以色列襲擊伊朗的過程有很多的細節值得研究,把精力放在誰慫誰不慫,甚至放在兩邊站隊上,那是大大的錯了。有精力的話好好研究一些細節,這個細節當中可以反映出很多現代戰爭的核心的東西,甚至反映出未來我們所面臨的戰爭當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428043e6404ce7bdf4d9ca57f2f1d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