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要「去風險」,為什麼繞著中國找稀土?美國遏制中國的說法一直在變,最初說要全面「脫鉤」,後來講局部「脫鉤」,現在流行的說法「去風險」。這裡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在原材料方面,要解除對中國出口原材料的依賴,那麼怎麼樣實現這樣的「去風險」?這樣有一個消息。
據路透社報道,越南政府計劃明年重啟該國最大的稀土礦東保礦及其附屬礦山,並且藉助西方的幫助,挑戰中國在稀土產業中的地位。目前已有不少稀土產品公司對東保礦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除此之外,越南政府還計劃開發更多的稀土礦,相關數據顯示,越南擁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儲量,中國在稀土行業的壟斷地位,某種意義上也阻止了越南的招商引資。因此越南希望通過開發更多的稀土礦,藉助西方的實力,建立一個與中國不分上下的「稀土王國」。
其實,類似的消息不僅僅發生在越南,在蒙古也有類似的消息。今年的8月初,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首次訪問美國時,與美國簽署了關鍵礦產協議,外界表示美國盯上了蒙古豐富的稀土礦產,要想打破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去風險」,美國就必須找到替代的來源。
無論是越南還是蒙古,真的能夠成為有效的替代來源,真的能夠「去風險」嗎?這個事靜下心來想一下,無論是越南,還是蒙古,都不是「去風險」的好地方。
先說蒙古,蒙古是一個純粹的內陸國,沒有出海口,陸上鄰國只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羅斯,通過在蒙古開發稀土,實現「去風險」,純粹是腦袋有病,絕對的不靠譜。
同樣越南緊鄰中國,越南和中國的關係應該說也還是比較密切的。對越南來說要想建立完整的稀土產業鏈,這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的事情。對越南來說最好的方式,直接把稀土礦賣到中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越南實施大規模的投資,建立稀土產業鏈,風險極高,成本效益是很不划算的。
換句話來說,要想實現稀土「去風險」,在中國周邊轉顯然不是好辦法。其實,稀土在澳大利亞有,美國也有,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僅僅2022年7月份,我國就進口了9351.4噸稀土及其製品,其中來自美國的就有7076.738噸。換句話來說,中國不僅出口稀土產品,也進口稀土礦石,且進口的稀土礦石絕大多數是來自於美國。如果按照這個數字,美國還需要在越南在蒙古搞稀土,直接把出口到中國的稀土,自己加工成稀土產品不就行了嗎?幹嘛還搞這麼一檔子脫褲子放屁的麻煩事。
中國的稀土行業協會曾經發文稱,美國開採的稀土有將近80%運往了中國,搞清楚這個了,就會發現實際上美國要想在稀土產品上「去風險」,關鍵的問題不是找礦,美國自己就有礦,還向中國出口大量的礦石,既然是這樣,又要跑到越南,跑到蒙古去開發稀土,多久才能實現「去風險」?
要想在稀土領域「去風險」,真正的門檻有兩個,一個是稀土資源,另一個是稀土的加工生產技術。現在美國面對的最大問題恐怕還不僅僅是稀土資源的問題,稀土加工生產技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更大一些。
目前在稀土產品的加工生產方面,中國具有絕對的優勢,中國的稀土產量在世界市場上也是占有絕對優勢的比例的。美國生產的稀土礦也要賣到中國來加工成稀土產品,美國要想改變這種狀態,有沒有可能呢?不能說沒有可能,美國要是埋下腦袋干,也不能不說,美國也可以實現稀土加工生產的自主可靠。
問題是成本有多高,時間有多長,具體的數字不是我的專業,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講一個供大家參考的東西,完成整個稀土的產業鏈需要多長時間,從原礦的開發到建立提煉生產加工的工廠,再到批量生產出來可供的產品,完全替代中國的稀土產品,這樣的一個過程,三年五年能做得完嗎?十年八年,或許有可能。
如果十年八年之後,美國實現了所謂的稀土「去風險」,對美國還有意義嗎?那個時候中國高度自主的科技產業恐怕早已經完全建立起來。美國的所謂「去風險」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既然講了半天,美國想搞稀土「去風險」完全沒有意義。那麼為什麼還要吵吵著在越南在蒙古搞稀土?這就回到了這個話題最初的說法。
美國在繞著中國的周邊找稀土,最初發布越南要替代中國稀土新聞的,又是英國的路透社,英國的路透社是個什麼貨色?大家都清楚。講到這,這個話題要講什麼大家就都懂。美國現在繞著中國的邊去找稀土去干別的事,不是真正為了「去風險」,而是為了挑動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和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