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問題,逼得美國開始跟我們「講道理」了?
我們注意到,這兩天,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正在訪美。何副總理還有另外的一個頭銜,那就是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10月11日的時候,新華社發表了關於何立峰副總理訪美並與美國財長耶倫會談的官方新聞稿。新聞稿比較長,我就不在這裡全面複述了,大家有興趣的話搜一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這個新聞稿當中,有幾個重點值得關註:一個是新聞稿當中明確表示,此次的出訪會談「是為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做好經濟成果準備」;另外在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當中講到,「成立由副部級官員牽頭、向雙方牽頭人彙報的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並舉行會議。雙方牽頭人同意定期直接溝通。重要的共識還有一個,就是強調中美不尋求經濟『脫鉤』。」
這兩個重要的共識很有意思。一個表明了會談取得的實質性的進展。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建立起相應的磋商機制,而且是一個定期的磋商機制,磋商機制一直延伸到了雙方牽頭人這個層面。另外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直接講出了中美不尋求經濟「脫鉤」。而且上述的兩個共識不是說說而已,因為前面有一句,「是為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做好經濟成果準備」。這樣一來,這兩個共識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了。
讓美國強調中美不尋求經濟「脫鉤」。這個私下說說都好說,但是放到官面上,作為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講出來,對美國人來說是不容易的。這相當於狠狠地抽了他一嘴巴子。因為在此之前,美國一直在講,要對中國進行經濟「脫鉤」。
那麼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美國看上去似乎開始和中國「講道理」了。記得毛主席當年曾經說過一句話,「美帝遇到事情,凡是可以不講道理的,肯定不講道理,如果要講道理,那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毛主席的這段話相信大家都很熟。現在美國已經開始表現出要跟我們「講道理」的架勢了,
究竟是什麼問題,逼得美國沒辦法,要跟我們「講道理」了呢?新聞稿接著往下看,就可以看出了一點端倪了。
在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當中,有這樣兩句話:一個是「同意一道努力應對共同挑戰,包括經濟增長、金融穩定和監管」。另一個是「同意強化國際金融架構,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展有意義的份額增資並努力通過新份額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員/區域的話語權,加速推動多邊開發銀行通過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這兩句話,實際上就反映出來美國碰到什麼問題了。這肯定是戰略層面的大問題。什麼問題呢?一個是美國在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方面碰到問題了。儘管前一段時期美國人一直在公開層面上放風,講美國的經濟增長是強勁的,金融是安全穩定的。那麼從這個重要共識來看,如果他的經濟增長是真增長,穩定是真穩定,為什麼還要跟我們一道努力,共同應對挑戰呢?這顯然是他在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方面碰到了大問題了。第二個講的主要是國際金融架構方面的問題。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說明了美國在美元霸權方面碰到問題了。這個問題也是美國特別害怕的一個大問題。正是面對了這個問題,所以美國開始跟我們「講道理」了。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人嘴上說的怎麼能信呢。所以我在「講道理」上加了引號。從「不講道理」到「講道理」,它是一個轉變的過程。很少會從「不講道理」,一下子180度轉到「講道理」上。轉變是一點一點地過來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這個轉變的過程。將來他遇到的問題越多越大,轉變得就會越徹底。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發現問題好轉了,甚至解決了,那麼他就會從「講道理」重新返回到「不講道理」了,這是我的一點理解,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