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衝突顛覆國際軍貿市場規則,美俄發不了財,熱銷得靠物美價廉

2023-11-26     陳虎點兵

原標題:兩場衝突顛覆國際軍貿市場規則,美俄發不了財,熱銷得靠物美價廉

這回要跟大家說的話題是:兩場大規模武裝衝突會給國際軍貿市場帶來怎樣的衝擊。

現在世界上有兩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正在打著。一個是俄烏衝突,另一個是巴以衝突。這兩場戰爭不僅可能產生許多的外溢效應,對軍火貿易的影響和衝擊也是不可避免的。戰爭實踐可以看出哪些武器好,還是不好,打仗勢必會影響武器裝備的銷售,進而會對國際的軍貿產生影響。

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還會導致地緣戰略和國家之間關係的重構重組,這對於武器裝備的購買,對軍貿市場也會產生影響和衝擊。像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這種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必然會產生影響和衝擊,那麼這些影響和衝擊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按說研究這個問題最靠譜的方式就是拿數據來,但現在拿不出這個數據,更多的只能說是推測和預測,靠邏輯的推理和判斷。這是一個基本思路。當然了,推測和判斷並不一定是那麼准,但提出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和討論的機會。

那麼講到這個衝擊和影響,最大的會是什麼呢?

最大的影響和衝擊是會導致國際軍貿市場架構的崩塌和重構。過去傳統的軍貿市場主要由兩個「大頭」和一堆「小頭」組成。所謂兩個「大頭」,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儘管今天美國已經遠遠大於俄羅斯了,但俄羅斯又遠遠大於其他的供貨方,所以依然還是兩個「大頭」。眾多的「小頭」則比較多了,像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中國,甚至這兩年印度、土耳其、韓國都成為「小頭」。

這樣的一個架構維繫了很長時間了,但我認為,這一次兩場大的衝突會導致這樣的一個架構發生崩塌或者是重構。為什麼說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首先,俄羅斯不行了,俄烏衝突暫時停不下來,俄羅斯在短時間幾年內是不可能及時有效地提供較大數量、較先進的武器裝備的,俄羅斯從武器出口方變成了武器進口方了。這個對國際軍貿市場是一個重構性的影響。俄羅斯這個「大頭」不行了。

那麼,美國是不是就要發財了呢?也未必。軍火貿易不僅僅是賣武器,也是賣保險。也就是很多朋友講的,是在交保護費。買美國武器的買家,很多都是給美國在交保護費的。但是這兩場衝突一打,全世界各國重新站隊,各個陣營重新劃分。

這樣一來,美國的傳統的軍貿市場就會受到影響和衝擊。比如,美國現有的態度,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將來會把武器進口還是吊在美國一個「歪脖樹」上嗎?這種情況會受到影響,會受到衝擊的。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非洲的、亞洲的一些國家,恐怕在武器裝備的進口方面也要考慮規避風險、來源多樣化的問題。

這樣一來,美國的市場實際上也在受到影響和衝擊。美俄的市場一個可能會崩解,一個會受到衝擊。實際上就釋放了大量的市場存量。這些存量向哪裡去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第二個受到衝擊的是軍貿市場當中的熱銷武器。熱門貨會發生變化。基本上每一場大的局部戰爭和衝突打下來之後都會有影響,都會有變化。

冷戰結束後,美國打了一系列的局部戰爭,顯示出來空中力量很厲害,系統的力量很厲害。過去這些年,凡是有點錢的國家在買武器裝備的時候,基本上都要追求高大上。花錢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呢?在空中力量的建設,在戰鬥機、在空防系統。同時,空防系統和空戰系統越來越講究系統的構架,也就是不光買架飛機,還要飛機飛彈的匹配,雷達指揮系統的匹配,信息系統的匹配等等,構成了一個高大上的東西。

現在全世界能夠提供完整的高大上產品的國家越來越少了。這部分產品正處在高度的壟斷狀態。但是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打下來之後,給人們的感覺卻不是這樣。俄羅斯有制空權,有制空權怎麼樣?你就能贏得這場衝突嗎?好像沒那麼簡單。

以色列的空軍很厲害,但是很厲害又能怎麼樣?你能短時間、低成本地贏得巴以衝突嗎?不能。熱銷貨、熱門貨該有些變化了。反過頭來像無人機,特別是中小型的戰術型的無人機,恐怕要大行其道了。

一些傳統的武器,火炮、彈藥,步兵的反坦克武器,輕型或者是中程的防空飛彈,這些東西有可能會成為熱銷貨。換句話來說,熱銷貨從「高大上」,有可能變成「小而美」,不再是美國的優勢和特色了。美國的優勢是玩高大上,真玩起小而美來,優勢未必很大。這也會對國際軍貿市場的架構形成一種衝擊。

第三個受到衝擊的就是數量與質量的問題。過去這些年都講質量優先,都在比誰的武器裝備戰術技術性能更優越更厲害。但是這兩場仗打下來,大家發現光是質量不行,數量影響很大。用一句常用的話講,沒有質量是不行的,沒有數量是萬萬不行的。

玩質量玩奢侈品,這是美國人、歐洲人的慣用伎倆和傳統的長項。但是真要講到玩數量上,恐怕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玩數量需要物美價廉,價格下不來。玩數量是玩不起來的。玩數量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要靠產能。

沒有足夠的產能,你想玩數量也玩不起來。現在烏克蘭天天在喊缺炮彈,缺155毫米的大口徑炮彈。可是美國歐洲都在講,讓我給你一年提供100萬發,我拿不出來。這個是不是也是一個影響和衝擊呢?

第四個要說會產生的影響和衝擊,那就是「光賣車,光賣彈」不行了。是不是得賣生產線了?許多的中低端產品,但又是大量消耗的消耗品。這種東西光靠買現貨,真到時候恐怕真抓瞎。誰有不如自己有。那麼趁著能夠拿到的時候,給自己在國內建兩條生產線。這個是不是最保險的東西呢?

比如:炮彈的生產線,像簡單的反坦克武器的生產線,甚至一些中低端的防空系統的生產線。無人機的生產線就不用說了,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什麼是「糧」呢?產能這才是「糧」。

這種情況下,國際軍貿市場上,會不會換一個思路?不像以前那樣單純是產品的買賣,是不是更多地會涉及技術的轉讓或者產能的轉讓?這個會不會也形成一種趨勢呢?

兩場大的衝突對軍貿市場的影響和衝擊恐怕會是很大,也是很多方面的。要講可以還能數出不少來。其實,我無非是一個拋磚引玉,大家可以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地討論,繼續地研究,繼續地思考。

總而言之,打大仗了,影響方方面面,軍貿市場也會受影響。這個時候對傳統的出口國可能是災難性的,但是對新興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來說,可能是一個大機會,好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2350e3bfa3a6a25aa0fb9999edfe70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