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国号为“夏”,因为夏国位置在大宋的西边,所以一般都称他们为西夏,从此开始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李元昊
一个民族从兴起到立国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那么党项人是从什么时候在陇西发展起来的呢?
李元昊自称原名拓跋元昊,祖上是唐朝策封过的宥州刺史拓跋思忠,再往上溯源便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鲜卑。
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的拓跋部与慕容部都表现非常抢眼,慕容部建立了前燕、后辽、后燕、西燕、南燕等一系列政权,而拓跋部则建立了南凉与北魏。
北魏疆域
其中北魏统一北方,后来由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与汉民族高效的融合在一起,将拓跋鲜卑的势力发展到最顶峰,后来北魏虽然分裂成东魏和西魏,最后分别由北周和北齐取代,但是拓跋氏的势力一直不容忽视。
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长孙无忌就是出身鲜卑拓跋氏,因为他家族的得姓者是拓跋鲜卑皇族的长子长孙,所以得名。
黄巢起义时,唐朝政府发布檄令号召各民族起兵勤王,拓跋氏起兵响应,最后获得了定难军节度使的封号,势力慢慢发展到夏、银、绥、宥、静等五州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诸侯。
西夏地图
到了宋太宗时期,时任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迫于宋朝压力,入朝为质,宋朝开始接管定难五州。
赵光yq
谁知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拒不接受招安,逃出城去招揽党项豪族继续对抗宋朝。
李继迁及其子李德明两代人的努力,终于为其孙李元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夏成为拥有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等十二州及甘、凉、瓜、沙、肃等大片区域的西域大国。
李元昊称帝后,推行去汉化,并颁布秃发令,让党项人变得更有侵略性,保持了民族活力。
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歼灭宋军主力数万人,并且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又称高大夏国,并且创立了自己的文字,那是一种仿汉字结构的文字,西夏灭亡后,西夏文也随之消逝在风中,现在基本都没什么人认识了。
西夏文与汉文对照
蒙古崛起后,曾经六次进攻西夏,并且多次挑拨金国与西夏的关系,终于在1227年攻入西夏国都中兴府。
据说成吉思汗围西夏王城,让西夏王献上王妃,西夏王不得不从,但是西夏王妃很悍勇,咬断了成吉思汗的要害,成吉思汗伤重血流不止而死。
成吉思汗
后来围中兴府城半年后中兴府投降,此时成吉思汗已经去世,拖雷秘不发丧,进入中兴府蒙古军队开始屠城,后来虽然被察罕劝阻,但是城中人口已经所剩无几了。
1227年,到了银川之战时夏末帝李𪾢投降仍然被遵守成吉思汗遗嘱的拖雷所杀,城中民众侥幸躲过一劫,立国189年的西夏灭亡。
剩余的党项贵族出走西藏甘孜地区,在那里建立了西吴王国,其余总众慢慢与其它民族融合,党项族也随文字一起消逝在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