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读君
来源:37度悦读(ID:yuedu37du)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身边人的抱怨:
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女人抱怨男人不顾家,男人抱怨女人不温柔;上司抱怨员工没能力,员工抱怨上司太苛刻。
抱怨,在家庭和职场中都是很不好的习惯,而一旦这种行为被日复一日的重复,就会形成惯性。当你不停地抱怨,心境只能越来越糟糕,情绪也会一落千丈。
相反,如果及时的从这种怪圈中抽离,你才能梳理思绪,稳妥前行。
01 抱怨他人伤害自己
中软国际副总裁林惠春曾说:“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
阿健是某文化传媒公司的一名职员,他在大学期间就是校内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参加工作后勤勉努力,好学上进,也为公司创下了很好的业绩。
可是,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员工,上司貌似总是视而不见,一直没有提升他的迹象。
阿健心里实在不爽,就常常在朋友面前吐槽抱怨老板没有慧眼,不识他这颗金镶玉。
有一次,朋友聚会,六个人,其中有两个第一次和阿健相识。起初,在陌生人面前,阿健极力克制自己不抱怨。可是酒过三巡之后。他又语无伦次,开始失态起来。
阿健一边端着酒杯,一边感慨:“我进公司一年了,一直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对公司的大小事物,总是抢在前头,创下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可是,领导怎么就是不赏识我呢?”
席间有熟知的朋友劝他不要说了,他全然不听,说了一遍又一遍。
阿健这番话,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
原本打算明年年初提拔阿健为业务经理的领导,放弃了对他的提升。
原来,领导一直在观望阿健的工作能力,想让他磨炼久点,再委以重任,结果,阿健的抱怨把自己的前程亲手给断送了。
生活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与不公,每当这时,不满,发牢骚,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也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这种行为也许就是其他人心中的痛。
远离抱怨的思维定势,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02 抱怨自己丧失信心
现实中有很多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喜欢抱怨:
为什么我的身材这么胖?为什么我的口才这么差?为什么我的工资这么低?为什么......
总是纠结于某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埋怨自己没能力解决它。
前几天,闺蜜打来电话,絮絮叨叨说了一通,我都能感觉到她言辞之中的纠结和自责。
闺蜜是做财务工作的,一年前因为过度劳累辞职在家,前段时间,有朋友给她介绍一新公司,薪水不多,但业务量不大,老板也是个温和的人,闺蜜感觉挺满意。
进入公司第一天,老板让她开发票,本来对于闺蜜来说,这是个驾轻就熟的事情,可是由于在家太久,又加上怕出错,结果作废了十几张发票。
这下可好,一向认真对待工作的闺蜜,可是自责到家了,不停的抱怨自己,埋怨自己怎么会出错。她朋友都安慰说,没事的,大不了再去买发票。可是闺蜜的自责心越来越严重,一度到了失眠的状态。
闺蜜在电话里和我说:“感觉以前的自信没有了,能力也不见了,怕是以后做不了会计了。”
我回答:“哪有那么严重,你只不过是在家一年,业务有点生疏而已,这不是你的错,谁都有暂时能力不够的情景,别抱怨自己。”
不知道我的劝慰是否能起作用,感觉闺蜜还没有从低落的情绪里走出来。
不光是闺蜜,现实中有许多人,一旦遇到困境,就会怀疑人生,进而浪费情感去抱怨。
殊不知,接受它,再放下它,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硬道理。
一味抱怨只会打击你的积极性,降低自身的正能量,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怀疑中。
03 抱怨社会无济于事
人之所以会抱怨社会不公,完全是因为走了极端,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导致出现“黑暗”的一面。
每个人的出身、家境、资质、成长经历不尽相同,导致个体产生不同差异,表面上看,有所不公平。但是,它给每个人提升自我实现的机会公平的。
曾看到网上有一个70后发的帖子:
当我们出生时,物质很匮乏;
当我们成长时,买肉要靠票;
当我们买房时,没有了福利房;
当我们大学毕业时,没有了分配;
当我们生小孩时,只能生一胎;
你是否也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你是否也觉得哪个年代都比自己出生的年代让人嫉妒?
每个人都有无奈的地方,都有不如别人的时候这时,怎么办?怨声载道,以自嘲聊以度日吗?
当然不是了,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起跑线不一样,与其喋喋不休的抱怨不公,不如积极寻找合适的机会,改变自己。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社会是不公平的,我们要试着接受它。”
世界有鲜花掌声,也有风雨雷电,遇到不公平,尝试接受它,正视它。
人活的其实是一种心态。当你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就调整自己的风帆 !
努力学习,勤勉励志,不虚度光阴,早晚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愿你在不抱怨的世界里,活的有滋有味,过得幸福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