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漫谈】童年的露天电影

2022-07-22     37度悦读

原标题:【主编漫谈】童年的露天电影

作者 | 悦读主编

主 编 漫 谈

题记:又到了每周五的主编漫谈时间。 前几天,陪女儿到影院看《侏罗纪世界3》,一流的声光电效果,如亲临其境,十分震撼,看着孩子欣喜若狂的样子,不禁想起我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那种期盼与惊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童年的露天电影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刚上小学的70后的我们来说,看电影还是一种很奢侈的文化享受。

那时我们的娱乐项目还停留在玩泥巴弹玻璃珠滚铁环掏鸟窝,在村子边的小河沟里堵个小水塘练习狗刨式,偶尔寻得一本小人书,便算得上是文化大餐了。

我看书的速度极快,一本三四十页的小人书,通常用不了几分钟就能看完,然后反复看上四五遍,直到把里面的故事情节倒背如流才肯罢手。也曾上课时把作业本蒙在小人书上描上面的插图,回家自然免不了被父母一顿臭骂。

乡街子上有一家国营的露天电影院,没有椅子,只有一排排五六十公分高能容屁股坐下的水泥墩,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看电影的兴致。

《小兵张嘎》《地道战》成了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回忆。每次上街,我都会在那块写着“彩色宽银幕电影”的小黑板前站上半天,手把裤包里的两毛钱捏得出水,在看电影还是买小人书这个重大的人生决择面前犹豫不决。

有时为了看一部武打片或是战争片,便去守着家里的鸡窝,待老母鸡下了蛋,便悄悄的每天偷一个来藏着,凑足四个便可以拿到街上换成两毛钱去看电影,从电影院一路回味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小跑回家,这时总听见母亲在鸡窝前自言自语的说:“怪了,母鸡这几天怎么不下蛋了?”我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从母亲身边轻松地走过去,心里却扑通扑通跳过不停。

偶有县上的电影放映队来,村子里便像过年一样热闹。

村里很难找出一块空旷的地方,电影放映队便会选择在公路上放映。

当生产队长沿路扯着嗓子吆喝:“今晚在肖家湾子公路上放露天电影!”整个乡村就沸腾了。

孩子们奔走相告互相邀约,大人们早早把晾晒的粮食收进屋,煮了猪食提前把猪喂了,匆匆吃过晚饭,便拖家携口赶去看电影。

于是傍晚时分,一条条毛细血管样的山路上,便有一群兴高彩烈的乡民们涌来,就连家里的大黄狗也奔前忙后的赶来凑热闹。

在我的印象中,肖家湾子有一个三叉路口,像个大写的“Y”,是两个乡公路的分叉口,地势平坦而且开阔,能容纳数百人聚会。

每次当我们赶到那儿时,远远就能看见一大块白底黑边的银幕挂在公路正中,用绳子一头扯在坎上的电线杆上,一头拴在坎下的老榆树上,公路正中,早已被附近的村民用板凳占满。

太阳落山,月上柳稍头,汽油发电机便“突突突”的吼叫起来,这吼声比生产队长的大嗓门更管用,还未赶到的人们便在相互的埋怨中加快了脚步。

这时总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用手拍拍电影机旁包着红布的话筒,听到音箱里传来几声沉闷的“啪啪”声以后,便开始讲话了,致于讲的什么,我致今也想不起来,相信也没几个人能记起来,因为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到了电影放映机上那两个脸盆大小的胶片轮子上,工作人员已将胶片拉出卡进了放映机,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这时我们就盼望领导的讲话能快一点结束。

好不容易熬到讲话结束,电影放映机终于射出一束光束,银幕上便有了图像,音箱里也传出了声音,但此时播放的却是科教片,不是生猪养殖科学养鸡,就是水稻栽培地膜种苞谷。

真正的电影放映,直到我们昏昏欲睡时才会开始,人们刚才还无精打彩,电影一来,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伸长着脖子目不转睛,后面的人站起来也看不到,便爬上了旁边的树上,猴子似的或坐或骑或蹲在树杈树干上。

最后连树上也挤不下了,只好到银幕的后面反着看,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便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边看八路军的枪挎在右边,但银幕那边的人怎么说枪挎在左边呢?偶尔有坐在电影放映机前面的人直起腰身来,银幕上便出现了一个人影子,引来人们骂声一片,他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有人捡颗石子扔到他,才猛的蹲了下来。而我们每次看电影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哪些是好人?”

那年月县乡公路上的车是极少的,因此在公路上放电影并不会影响交通。即便偶尔有夜行拉货的东风车遇到,司机也并不着急,靠边停车,从驾驶室抱出个水烟筒,蹲在路旁边看电影边咕噜咕噜抽着水烟筒,耐心的等待露天电影结束。

电影结束时通常很晚了。四面八方的山路上便有长长的手电简光,或是火把的亮光忽明忽暗,不一会儿便被夜色吞没,只有此起彼伏的狗吠,在漆黑的山谷间来回飘荡,把我童年的记忆拉得悠长悠长……

THE END

每一条路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世界是一面镜子 !

你在他乡还好吗?

淡去浮华,尽享尽享禅意人生

致高考:每株草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露珠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cd79a2bf209ef6ebcc6ef685bce8a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