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教授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缺乏的问题,他也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而在中国古代,也曾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菲律宾偷带了一根甘薯藤回中国,救了无数因灾饿肚子的人,被人尊称为“甘薯之父”,但他却没有像袁隆平一样受人关注和尊敬。
中国一直就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自然很高。但在中国古代,技术不够先进,粮食的产量一直就不是很好,百姓们能够吃饱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别的想都不敢想。若遇到干旱蝗灾,百姓们就只能吃树皮树根甚至连草根泥土都不放过。那时候粮食的收成完全只能靠老天爷赏口饭吃,为了吃饱这个小小的愿望,有多少人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揭竿举旗。
陈振龙出生在明朝,一个粮食十分缺乏的时代,他本想进入官场为民造福,最终却因官场黑暗只能改做商人。他曾跟随一些商人去菲律宾,在那里他看到了甘薯,一种简单且有顽强生命力的农作物。他立即被这种农作物吸引了,想起自己家乡。
他千方百计的和菲律宾人学习如何栽种甘薯,并打算偷偷将甘薯藤蔓带回国内。在当时菲律宾是受西班牙控制的,进出运货管得十分严格,若有偷运甘薯者,一旦发现就要杀死,陈振龙做出精明的谋划,将甘薯藤藏在拐杖里面,躲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搜查,终于将甘薯藤蔓带回了家乡。
陈振龙回家后就种起了甘薯,恰巧那年天干大旱,粮食完全没有收获,可甘薯却生长旺盛。于是他将甘薯推广,许多地方都种起了甘薯,解决了无数人的粮食问题,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陈振龙因引进甘薯被人称为“甘薯之父”,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修了许多与他相关的亭子,如先薯亭和先薯祠。
陈振龙引进甘薯改善了我国的粮食结构,使万千人不再受饥饿之苦,这样一位对人民有极大贡献的人,在今天却不再被人们提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历史太过久远,明朝距近数百年,中国人都健忘,不记得了也很正常。
另外又因为近些年来,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被袁隆平教授解决,他的杂交水稻让人们不再担忧会不会饿肚子,陈振龙的甘薯自然就不再被人们提起,许多后代之人也就不认识他了。还因为现在从外面引进的食物有很多,像玉米、辣椒等,而甘薯也不是什么好吃的食物,陈振龙也更自然渐渐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