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人生】 你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2022-06-21   37度悦读

原标题:【哲理人生】 你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作者 | 渡兰君

来源 | 渡兰(ID:dulantea

哲 理 人 生

朋友圈是非常独特的小天地。

若把朋友圈当成一张名片,从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一张只写了姓名的卡片,神秘又陌生。

发朋友圈的人,则向外界展示出自己的为人、情绪、个性和生活状态。

你在朋友圈的模样,往往就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眼里有光的人

生活中有一类人,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对于美好的事物,总会积极真诚地分享给身边的人。

一次好友的久别重逢;一只墙上酣睡的猫咪;一树抽芽的老树;一顿惊艳味蕾的美食。

能发现美好并愿意分享的人,内心一定是温柔且美好的。

上海隔离生活期间,很多人想不到,老戏骨李立群把抖音当作朋友圈在发。

在一个流行经营人设的时代,他愿意无死角的分享自己真实的一面,唠嗑吐槽在漫长隔离里的苦和乐。

李立群最常晒自己的饭菜,除了凉拌黄瓜、韭菜香干炒肉丝、胡萝卜,偶尔会展示香肠和邻居给的辣椒酱……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更是光着膀子在阳台上晒起了太阳,称这样可以补钙。

网友总结他的隔离三件套:吃饭、炒菜、晒太阳。

隔离的生活虽然枯燥,老爷子的乐观态度感染了许多网友。

热爱分享的人,对世间的一切抱以热情,感兴趣,眼里有光。

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深交。

与他们相处,不但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视野开阔;也同时感染我们,使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乐趣。

没有城府的人

坦荡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心胸。

爱发朋友圈的人,往往简单纯粹,没有城府。

他们深知: 人生是自己的,活的是一个自在。大可按自己的心情、喜欢的方式去畅快地过活。

不少人发朋友圈很谨慎,分享一篇文章前都会纠结很久,反复编辑,生怕这内容引起争议,或者闹来笑话。

有的人则直抒胸臆,不畏人言,不伪装,不矫饰。

大可不必说每句话都思前想后,做每件事都战战兢兢,那未免太过痛苦。

就像余华说的那样: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坦荡的人值得欣赏。 他们从不曾活在别人的评论里,遭遇非议也不会被动摇,更不会为自己真实的表达感到羞愧。

快意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理会挑剔的眼光,也不拘泥于世俗,活出潇洒而坦荡。

只须清白做人、坦荡做事,方可收获轻松与舒坦。

善于处理情感

如今,不少人陷入一种怪圈,心里不痛快便把自己封闭起来,活成一座孤岛。

心理研究表明,那往往适得其反。当隔绝了与他人的来往,没有了互动,内心如一滩死水。

《另一种选择》告诉我们: 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疯狂,你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人世间》中,“周妈妈”一角可谓深入人心。

电视剧里有这么温情的一幕。

周妈妈拉着丈夫聊个不停。

“给你说个好玩的事呗……”

她从邻居趣事说到孩子的工作,从自己内心的满足,说到对生活的忧虑。

周妈妈对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姐妹儿,也是如此。

她从不吝啬把快乐分享出去,始终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她通过分享,即使身处艰辛生活里,也收获了满满的情谊和尊重。

培根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生活是一片汪洋,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岛。

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分享欲”就是最好的保鲜剂

在朋友圈里,永远有人欣赏你,也永远有人看低你。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开心做自己才最重要。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不同的人发不同的朋友圈,让我们得以欣赏多元的人生,透过朋友圈,让我们深交美好优秀的人。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己,坦荡做人,积极乐观地过生活,珍惜每一份真情实感,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最曼妙的风景。

The end

人生最真实的模样:一半、一半!

人生的三把钥匙:自省、自律、自爱!

5个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真正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

我知道你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