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内讧,为何13岁孩子成赢家?8个字总结6王恩怨

2020-10-16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太平天国内讧,为何13岁孩子成赢家?8个字总结6王恩怨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当年打江山的6个好兄弟分道扬镳,洪秀全设计杀害杨秀清全家,又处死韦昌辉、逼走石达开,只剩洪秀全一人独享劳动果实,史称天京事变。

让人费解的是,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有篡权的心思,洪秀全却在事变中杀了杨秀清全家,把萧朝贵的儿子封为太平天国的军师,任何国家大事都要送给他过目。为何两人的结局反差这么大?

01临危受命初尝甜头

1847年,冯云山在广西传教,当地恶霸以造反为由,将他告到官府下狱,初具规模的拜上帝教一时群龙无首。洪秀全得知后,采用迂回战术,前去广东找传教士,让他找总督大人,再让总督施压官府。

广东的传教士不比上海滩的法租界,基本没有话语权,还有斩首的风险。这条路当然行不通,可见当时的洪秀全实在别无他法了。

更糟糕的是,冯云山一关就是一年,洪秀全杳无音信,地方团练扬言要铲除拜上帝教。如果当时没有杨秀清和萧朝贵,恐怕拜上帝教就此玩完了。他们俩做了什么呢?假装“天父”、“天兄”附身,打压分化势力、稳定教众。

拜上帝教陷入了混乱状态,除了杨萧二人,“黄姓族人”和其他高层领导都有异心。他们各自行事,浑水摸鱼,都想着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在这关键时刻,杨秀清先想到假托“天父”下凡,第一个目的是铲除异己“黄姓族人”,第二个目的是稳定教众。

萧朝贵看杨秀清这方法不错,于是也上演“天兄”耶稣下凡,他的目的一是配合杨秀清,证明天父下凡的真实性;二来也是团结教众。

杨萧的配合打压了其他势力、稳定了拜上帝教,让洪秀全的成果得以保存。这个时候杨萧是统一战线,没有他们,太平天国也就夭折了。

02都想篡权,为啥洪秀全“站队”萧朝贵?

当危机解除,队伍逐渐壮大后,三个人的心思却都有了变化。

他们不再是战友,开始互相猜忌。杨秀清的篡权意图越来越明显,萧朝贵也想争取更多的权利,与杨秀清平起平坐。

杨秀清顶替天父,动不动就要洪秀全跪在自己面前,对他训斥、打骂、甚至打屁股,打完之后还得恭恭敬敬送他回天。

萧朝贵呢?他也在“天兄下凡”时也有越权之举。比如1850年杨秀清大病后,他立刻抓住机会,利用天兄的身份干扰军政大事。可惜萧朝贵在长沙战死,还没等天国内讧就撒手人寰了。

杨萧二人的存在表明,太平天国有两个领导,一是军政领导,一是宗教领导。本来这两个角色都应该是洪秀全一个人的,但他们却硬生生把宗教领导分出去了,天父和天兄都可以对天父的二儿子指手画脚了。

但是,萧朝贵是干扰军国大事,杨秀清只不过教育一下洪秀全个人,为何洪秀全却对杨秀清下了毒手?

03论老谋深算,还得是洪秀全!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杨秀清有心推翻旧制,而萧朝贵没这个想法。萧朝贵家很有钱,却不愿意和乡党同流合污,为啥呢?因为那些人只看重钱,不看重事业。萧朝贵是个为事业奋斗的人,他为太平天国出生入死,都是为了实现那个目标,而且始终都奉洪秀全为最高领导,和杨秀清的争夺,属于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

但杨秀清呢?他也是事业型,但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看到洪秀全定都后开始走下坡路,要想实现目的,必须推翻现有的模式,那唯有先推翻洪秀全。道不同不相为谋,杨秀清和洪秀全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严重分歧。洪秀全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谁才是和自己一伙的,所以才动了杀心。

第二,萧朝贵的意外死亡,打破了平衡。如果萧朝贵没有在长沙战死,或许洪秀全不会那么早就杀掉杨秀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领导,最担心的就是下属之间一团和气。他们斗得越凶,自己的地位越稳固。

萧朝贵第一次“天兄降凡”后,洪秀全立刻把自己的妹妹洪宣娇嫁给了萧朝贵,欲拉拢为己所用,用来抗衡杨秀清。但是萧朝贵死了,打破了三角平衡。他试图利用韦昌辉和石达开,但他们地位不及萧朝贵,又接连被杨秀清以打仗的名义调走,洪秀全这才发动了天京事变。

第三,抬高萧朝贵之子,为了巩固洪氏家族集权。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再也不相信任何异姓人,包括誓死效忠的李秀成等。于是他把重任委以自己的兄弟洪仁发、族弟洪仁。洪仁轩于1859年4月首次来到南京,不出一个月就开始总理朝政了。

不过洪秀全还要顾及诸王余部,于是才大肆分封幼子遗孤担当重任,当时幼西王萧有和不过13岁上下,在老谋深算的洪秀全面前,还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总结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的恩恩怨怨,其实8个字就够了,那便是同患难易,共享福难。同理,这句话也适用于太平天国。如果萧朝贵不早死,恐怕结局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