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仅用三年学艺却上山十年,还有七年做什么?原著中讲述很详细

2020-10-21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悟空仅用三年学艺却上山十年,还有七年做什么?原著中讲述很详细

文/宝爸说故事

孙悟空是一个很简单的猴子。

听说学了长生不老术,可以不归阎王老子管,他马上飘洋过海寻仙道,寻寻觅觅八九年,在灵台方寸山上偶遇樵夫,终拜在须菩提门下,成为菩提学院“悟”字辈第六代弟子。

孙悟空上山7年后,菩提祖师欲传他一门道术,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然后祖师列举出四门道术:术字门中之道,流字门中之道,静字门中之道和动字门中之道,供悟空选择。然而,悟空不忘初心,一门心思只求长生不老之术。

菩提祖师看中了悟空的简单和悟性,决定教他三和至高法术:长生不老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悟空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仅用三年时间将三门法术都学成了。

由此有人问:孙悟空仅用三年学艺,却上山十年,还有七年在做什么?

学习不可能是一步登天,而是遁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就如同我们上学要经过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至少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才能去学习一门技术,而之前的九年学习都是在做基础。

所以,悟空上灵台方寸山前七年是在做一些基础功夫。那么,这七年里,他到底是在做什么?原著中讲述很详细:

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原来菩提一开始并未马上教悟空法术,而是先教他如何劳动。洒扫,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是悟空每天的必修课。

“进退周旋之节,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这都是一些礼仪与文化知识。孙悟空学习它,且每日如此,一学便是七年。

菩提为何不直接教法术给悟空,而是用七年时间,教会悟空劳动,以及一些礼仪和文化知识?

劳动的果实最甜美,劳动的人儿最美丽。一个人一生是不能脱离体力劳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务。菩提一开始就教会悟空劳动,让他体会到劳动乐趣。所以这一点值得每一个家长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而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一个懂的社交礼仪的人,自然知道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情景之下做什么样的动作。而且,一个懂礼仪的人容易被别人所接受,所以知书达礼也是古人所认可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

子不教父之过。孙悟空无父无母,菩提祖师既然是他的师父,便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所以要教会他礼义廉耻,做一个信守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猴子。

同时,菩提也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跟悟空讲经论道与习字。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步代的“筋斗云”。古往今来,人们对文化知识尤其重视,因为它可以给人指明正确的道路,给人带来幸福。

孙悟空正是得益于这七年的学习,所以在取经路上能够轻松面对九九八十一难,左右逢源,得到贵人(神仙)相助。并且,他能够在取经路上自悟渡己,最终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