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万吨湟鱼沦为救济粮,人是吃饱了,青海湖却陷入危机

2023-06-06     一盏历史

原标题:7.3万吨湟鱼沦为救济粮,人是吃饱了,青海湖却陷入危机

上世纪60年代,青海湖发生了一场饥荒,当地的粮食出现供应不足,甚至还出现了有人饿死的情况。而同时期,青海湖的湟鱼资源可观,于是人们便将目光投向了这种鱼类。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湟鱼起到了救济粮食的作用,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湟鱼陷入危机

据当地渔民回忆,在危机最疯狂的时候,有上万人进入青海湖进行捕捞。在1960到1962年,青海湖湟鱼的捕捞总量达7.3万吨。

饥荒时期后,湟鱼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在上世纪70-80年代,湟鱼的价值有增无减。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偷捕、滥捕情况。于是野生湟鱼的数量逐渐变少,可供捕捞的数量更是下降到了1000吨以下。

湟鱼陷入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人为捕捞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据记载,青海湖的水量正在不断减少。据研究人员统计,上世纪50年代,汇入青海湖的河流达108条,但21世纪后,汇入青海湖的河流不足10条,而湟鱼产卵的河流,也只剩下了4条。

此外,湟鱼的繁殖期正好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时期,于是便出现了庄稼和湟鱼争水的情况。庄稼灌溉可能导致河水断流,这对繁殖期的湟鱼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为了促进湟鱼产卵,政府在重点河流的大坝,修建了开放式阶梯型鱼道。

湟鱼的保护

1980年,青海省停止了商业捕鱼计划,此后“封湖育鱼”计划拉开。在计划期间,国营渔场将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限额进行捕捞,其目的主要是调节水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其他个人及单位不得销售湟鱼产品。

从1982年起,青海共实施了5次封湖育鱼计划,时间为2-10年不等。由此可见,青海对湟鱼的保护力度,一直都在不断增加。在计划的同时,青海湖裸鲤急救中心培育了大量鱼苗。累计数量已达7600万尾,对野生湟鱼恢复率达23.53%。

到2020年,青海湖的湟鱼数量已达2亿尾左右,比2010年增加了210%。但目前湟鱼的储存量,和原始存储量还有着3倍的差距。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青海湖湟鱼要想恢复商业捕捞,需达到原始资源量的50%才行,所以这次湟鱼保护计划,还需要继续进行。

青岛湖湟鱼

湟鱼是青岛湖唯一的经济鱼类,自1958年以来,湟鱼的产量达到了30万吨,其中大部分都是为饥荒做出的贡献。1960年,湟鱼的平均产量在1万吨左右,当时湟鱼的个头都很大,单条湟鱼就可以达到1斤重。

1970年,湟鱼的资源明显下降,湟鱼也出现了资源危机。1994年,湟鱼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3年,被列入青海重点保护动物。

当湟鱼成为保护动物后,当地渔民开始停止捕捞。湟鱼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对控制青海湖生态起着很大作用。湟鱼一旦灭绝,青岛湖将会发生严重的水生灾害。因此,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湟鱼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54da475c97052e77ea2acff826d4f3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