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易耀彩携妻衣锦还乡,发现童养媳苦等22年,他的选择让人泪目

2023-04-14   历史述

原标题:少将易耀彩携妻衣锦还乡,发现童养媳苦等22年,他的选择让人泪目

在封建时代,童养媳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因为那个时候大多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不够富裕,而在重男轻女思想的作用下,生了女儿大多会被看做“赔钱货”,这样刚好有想要娶媳妇的家庭看中,就会接到家里,一方面从小培养感情,二来也是为家里增加一个劳力,分担一些生计。

但是在上个世纪思想住不开花的那段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挣脱封建枷锁,追寻自己的爱情,这个时候童养媳的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了。这不,少将易耀彩征战多年,终于在事业有成后衣锦还乡。

可是等他回到家里才知道,原来家里之前养着的那个童养媳还在苦苦的等着自己,至今已有二十二年。但这个时候的易耀彩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了,面对二人,他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易耀彩是江西人,他原本出生在一户再为普通不过的农家里。因为家境条件一般,他的父母早早地就为他养了一位童养媳,名叫张凤娥,比易耀彩大两岁。

张凤娥性格温和柔顺,来到易家素来举止得体,乖巧懂事,那时候的易耀彩总是亲昵的叫她凤娥姐,如无意外的话,按着这样的节奏发展下去,他们势必会在成年后即刻成亲,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

但那个时候正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候,革命的思想传遍了大江南北,年轻气盛的易耀彩自然也免不了升起一股报国梦,所以在13岁那年,因为易耀彩的舅舅正好在井冈山,易耀彩也就被父母送到了井冈山,去拼去闯,希望他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从此,易耀彩踏上了革命之路,进入军队后不久,就因为表现突出入了党,成了小军队里的核心人物。

在井冈山的那段岁月,因为距离老家的距离还好,偶尔有了机会,易耀彩还能回家看看,而每一次回家,张凤娥都会贴心为他打理好一切,并表示家里有自己在呢,让他放心。

易耀彩敬重这个姐姐,也知道当前的家国大事之前不是谈儿女情长的时候,所以当时的易耀彩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次次在战斗中历练自己、打磨自己。

但是随着战斗的深入,以及长征的到来,易耀彩离开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他犹记得最后一次和父母见面的场景,那时候父母不停地叮嘱自己要路上小心,而张凤娥只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直到正式分开,张凤娥才在身后远远地、大声的喊着:“我和爸妈等着你回来!”

而易耀彩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分别竟已成了他和父母之间的永隔。

就在红军开启长征后不久,在长征之路上吃了不少苦头的易耀彩便收到了来自老家的消息,说是他们离开井冈山后,国民党的军队来到了易耀彩的村子,大面积抓捕乡民,其中主要以参加了红军活动之人的亲属为主。

易耀彩的家人也在其中,惨遭国民党毒手,不但被残忍杀害,还被抛尸江中,一时间血染长河,不忍再看。易耀彩闻言几乎崩溃,这颗仇恨的种子从此埋进了他的心里,他满心都是要为家人报仇,打败国民党,争取革命的胜利。

也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易耀彩,在长征路上面临了各种陷境都咬牙挺过,爬雪山、过草地,哪怕是脚上浓了烂了,他也始终坚持着不肯倒下。

终于他撑到了长征顺利完成,又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中表现良好,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易耀彩已经成了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34团营长,到了最后,更是成为了晋察冀军区的核心骨干,带领着当地军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痛击日寇、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人物。

1938年,成了34团的易耀彩在组织的安排下,和一位叫做范景阳的革命姑娘喜结连理,他们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多年的战斗岁月中始终不离不弃。夫妻俩深厚的情谊一度成为了军中的模范,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大加赞赏。

而事业上,易耀彩更是在大小战功的累积中一路往上,没过几年就又成了冀察军区的参谋长,成了让日军、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出色将领。等到大授衔时,38岁的易耀彩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还荣获多枚光荣勋章。

从长征离家到“大仇得报”、事业安定,转眼已是二十二年寒来暑往,终于有了机会处理个人事务的易耀彩在这一年决定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乡祭祖。

但他不曾想到的事,刚到村口,易耀彩就被交道迎接的父老乡亲告知,自己的家中还有一个人等了自己22年,那就是当年留在家里的童养媳张凤娥。

在那次国民党的血洗中,张凤娥因为在地里收庄稼侥幸逃过了一劫,等到国民党退去,也是张凤娥找了人帮忙收敛了易家两位老人的遗体,料理了丧事。

在老家的22年里,村里人很多次劝张凤娥改嫁,毕竟谁也不知易耀彩还能不能活着回来,但这些建议都被她拒绝了,并表示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易家的人。这份坚守令人动容。

如今,易耀彩好不容易回来了,张凤娥也等到了他回家,可是她却不曾想到,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位和他并肩而立的人。

那个女子是那么优秀,还陪伴了易耀彩那么多岁月,张凤娥瞬间无措了。而那个戎马22年的将军,在看到张凤娥的时候更是忍不住大哭起来,表示自己对不起她,他还以为张凤娥也在那次事件中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了。言语中,张凤娥已然明白了一切。

她不去怪谁,怪也只怪造化弄人。对于易耀彩的婚姻,张凤娥无心插足,而范景阳也欣赏张凤娥的坚守,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张凤娥还是待在老家,由易耀彩每月提供生活费用以开销,而他们几个未来无论如何,都会是最好的家人。

对此,张凤娥也只是默默地接受。转眼间又是多年过去,张凤娥一只留在老家不曾改嫁,而他们三人,都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

1990年,临终的易耀彩交代后人,自己死后要把骨灰一分为二,一半留在青岛,这是现在的家的所在,一半送回江西老家。对于张凤娥,他始终充满亏欠,所以希望死后能够相守,也算是对张凤娥最好的回应。

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张凤娥还是易耀彩夫妇,其实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因为战争,确实摧毁了太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太多太多的不应该。所以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目前的和平,唯愿山河无恙、唯愿天下太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