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試驗成功!如今已經正式投運

2024-06-27     三金武器說

青海電力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青海電科院)聯合魯能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和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全球首次10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電站人工短路擾動試驗。

對於這一試驗,位於青海格爾木的魯能50兆瓦/10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電站進行,不誇張的說,作為全球首個100兆瓦時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電站,青海格爾木魯能儲能電站於5月31日正式投運。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先知道一下,該試驗背景及技術細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之後的內容。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加。儲能技術作為解決新能源間歇性和波動性的重要手段,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

注意:傳統儲能系統在應對突發電網事件時,調節能力和響應速度仍有待提高。構網型儲能電站的出現,正是為了提升儲能系統在電網中的調節特性和穩定性能。

青海格爾木魯能50兆瓦/10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電站,確實是全球首個採用智能組串式技術的儲能電站。

智能組串式技術通過對電池組進行精細化管理,能夠顯著提高儲能系統的能效和壽命,該電站不僅具備大容量儲能能力,還能夠通過快速響應和精確調節,有效應對電網的各種動態變化。

此外,該電站由青海電科院、魯能新能源和華為數字能源技術公司共同建設和運營,融合了多方在電力、儲能和數字化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此次人工短路擾動試驗是構網型儲能電站性能驗證系列試驗的一部分,其中目的——驗證儲能機組及電站,在面對電網短路故障等突發事件時的調節能力和響應速度。

試驗通過模擬電網短路擾動,觀察儲能電站的實時響應和調節效果,從而評估其在實際電網運行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試驗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準備階段:確認試驗設備狀態和電網環境,確保試驗安全進行。

擾動模擬:在電站特定點引入人工短路擾動,模擬電網短路故障。

數據採集與分析:實時監測電站的響應過程,包括:電流、電壓、功率等參數,進行數據採集和分析。

在此次試驗中,儲能電站對短路擾動的響應速度,表現出極高的快速性和準確性。通過高頻數據採集系統,實時監測到電站在短路擾動發生後的毫秒級響應過程。數據顯示:儲能機組能夠在短短几毫秒內,檢測到電網故障並作出反應,迅速調節輸出功率,確保電網穩定。

然而,通過對試驗數據的深入分析,發現儲能電站具備優異的調節特性。在短路擾動期間,儲能電站通過快速注入和吸收有功功率,有效緩解了電網的電壓波動。同時,儲能電站還能夠通過調節無功功率,改善電網的電壓質量。

試驗結果表明:構網型儲能電站在應對電網短路故障時,能夠發揮顯著的調節作用,提升電網的穩定性。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多次短路擾動試驗中,儲能電站均表現出良好的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無論是在短路擾動發生時,還是在恢復過程中,儲能電站的各項運行參數均保持在安全範圍內,未出現任何異常情況。

可以說,試驗驗證了構網型儲能電站在高動態環境下的穩定性能,為其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針對這件事情,如果往長遠角度來思考:構網型儲能電站的成功運行,將有助於提升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和利用效率。通過儲能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夠更好地應對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減少棄風棄光現象,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未來,構網型儲能電站有望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尤其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電力系統需求的增加,構網型儲能電站將成為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儲能技術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對於此次試驗的成功,不僅為我國儲能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全球能源領域的創新提供重要啟示。

青海電科院聯合魯能新能源和華為數字能源技術公司完成的全球首次10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電站人工短路擾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這一試驗驗證了構網型儲能電站在應對電網短路故障時的調節能力和響應速度,確實展示出:儲能技術在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巨大潛力。

未來,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構網型儲能電站將在推動新能源利用、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實現能源轉型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7b25d4dc195e3a971f79dbf28a4786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