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航母編隊共同演練,戰略意義非凡,中國海軍邁過一個又一個坎

2024-11-01   陳虎點兵

央視播出了遼寧艦、山東艦首次展開雙航母編隊演練的新聞,並且播出了相關的畫面,我看到網上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了,這一次軍宣部門的攝影記者們得到了軍迷的一致表揚,大家眾口一詞地在講30萬噸力量拉滿威武漂亮,但是講到雙航母編隊僅僅是畫面的威武漂亮嗎?當然不是的,航母編隊是幹嘛的?是要打仗的。而雙航母編隊恰恰體現在它的戰力將有大幅的提升,對於航母編隊來說,單航母、雙航母,不僅僅是一個航母數量和艦載機數量的增加,從本質上講雙航母編隊的效果是1加1大於2的,這話怎麼說法呢?

簡單的說航母是什麼?航母本質上就是海上的一座浮動機場,那麼在同一片海域可以同時控制的兩個機場和一個機場,那會一樣嗎?當然不一樣。比如說單航母編隊的時候,艦載機要麼處於放飛的狀態,要麼處於回收的狀態,不可能同時一邊放飛一邊回收,但是雙航母編隊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一邊放飛艦載機,一邊回收艦載機。

可能有人說這有什麼意義嗎?當然有意義,實戰當中放飛和回收的交替,它會給你的航母編隊在一個時間段當中產生一個弱點,這個弱點一旦被別人抓住和利用,就是航母最脆弱的一個時間點。而雙航母編隊實現了放飛和回收同步進行,就意味著這樣的一個時間上的弱點不存在了。

其實我們看一下央視展示的雙航母編隊的畫面,就可以發現天上飛著12架殲-15艦載戰鬥機,而海面的兩艘航母,一艘航母的甲板是空的,而另一艘航母的甲板是滿的,這意味著什麼?空甲板的航母可以馬上執行戰機回收任務,而滿甲板的航母立刻就能放飛新一批的航母艦載機,兩個機場還意味著有更高的出動效率,意味著可以集結更大規模的艦載機作戰群,對於單艘航母來說,一次放飛的艦載機數量就是把甲板擺滿所能達到的數量,如果接著想放飛下一批,就要等一等,等到把機庫當中的艦載機提升到甲板上之後才能進行,但是雙航母就不一樣,雙航母可以實現艦載機的連續升空。

我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是一個12架艦載機的空中作戰編隊,同時看到了一艘空甲板航母一艘滿甲板的航母,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隨後另一個12機的空中作戰編隊馬上就能升空,等到第二個編隊升空完畢之後,那邊的空甲板已經變成了滿甲板了,所以又一個12機編隊可以升空了。更大規模的戰機作戰編隊意味著可以使空中作戰力量攥成一個拳頭,這樣一來戰鬥力大大提高了,當然在實戰當中雙航母編隊實現戰力1加1大於2的還不遠遠是這些。比如實戰當中一旦出現戰損,單航母已經放飛的艦載機無法回收,只能全部放棄,雙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在完成作戰部署的時候,雙航母的核心戰力、使用效率也會更高。

都知道航母作戰的時候空中要留有一定的巡邏兵力,簡單的說一個航母編隊頭上至少要留2架到4架的巡邏的艦載戰鬥機,防止對方空中力量的偷襲。如果說一艘航母的艦載戰鬥機載機數量是24架,天上留4架,那就意味著有六分之一的兵力無法投入進攻作戰,如果是雙航母編隊就不一樣了,巡邏兵力依然還是4架,無法投入進攻作戰的兵力的比例就會由六分之一降低到十二分之一,使用效率明顯提高了。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

雙航母編隊的出現對於人民海軍來說,是我們又邁過了一個坎。雙航母的許多戰術運用都是需要探索和摸索的,這種探索和摸索僅僅是在圖上推演是不夠的,而出現了雙航母實際演練的構型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實際演練當中摸索和探索雙航母作戰的戰術和戰法了,所以這個是一個標誌性的東西。

記得遼寧艦剛剛下水的時候我曾經在網上發文說中國航母接下來還要邁過許多坎 ,哪些坎?航母平台上從有航母到自行設計建造航母到具備彈射起飛能力的航母,再到核動力彈射型航母,從艦載機上先解決有無問題,特別是艦載戰鬥機的有無,接下來還要有更高一個等級的艦載機,那就是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再往後只有4代、4代半的艦載戰鬥機不夠,一定要有5代的艦載戰鬥機。現在看無論是航母平台還是艦載機,需要過的坎一個一個過去了,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經可以看到了,除了核動力的彈射型航母平台現在我們還看不到模樣,剩下的要麼已經變成現實,要麼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模樣了,比如說艦載的固定翼預警機和5代隱身艦載戰鬥機。

除了平台和艦載機之外,還有一系列要過的坎,那就是戰術和運用上要過的坎,包括正式服役出海執行任務,遠海遠洋的作戰部署,也包括雙航母編隊。所以當年我是把雙航母作戰編隊的出現是作為一個坎的,現在我們又跨過了這道坎,當然接下來顯然還有坎。對於航母的戰術和運用來說,下一個我們可以期盼的是什麼?從我個人來說,我期盼著雙航母編隊的構型出現在太平洋,尤其是印度洋的海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