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丞相,鞠躬盡瘁只為北伐,一生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2020-09-18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他是蜀漢丞相,鞠躬盡瘁只為北伐,一生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文|歷史回憶室(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歷史上的忠臣良將並不少,而能夠一生為國家做貢獻的賢相也是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兢兢業業一生,又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賢相實在是為數不多。而在三國歷史上,就出現了一位可以說是一生都為了國家掏心掏肺,勞心勞力,無私奉獻而又至死不渝一生無悔的賢相。

他就是諸葛亮,而關於諸葛亮,他顯然已經是忠臣的智慧和忠誠的化身。那麼諸葛亮到底是怎樣成為傳奇的呢?且聽下文分解。

諸葛亮童年坎坷,輾轉躬耕於南陽隆畝

大家對諸葛亮這個名字都非常的熟悉吧,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等等。然而在大家看來品學兼優的諸葛亮,他的童年卻是充滿了坎坷。本來諸葛亮的出身還是不錯的,他們家是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祖先在西漢元帝的時候做過司隸校尉,他的父親做過郡丞。

但是諸葛亮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因病去世,而他的父親在他8歲的時候去世。在其父親去世後,他和弟弟兩個人投靠了他們的叔父。不巧的是他的叔父被人革去了職務,其後投靠了劉表。後來他的叔父也去世了,而後舉目無親的諸葛亮輾轉回到了南陽,開始了耕種隆畝的隱居生涯。

而諸葛亮在平日閒暇之時,總喜歡讀一些詩詞和書籍。然而,邊上的鄰居看到了,就紛紛嘲笑於他。認為他自學是成不了氣候的,所以大家都很不看好他。好在還有幾個朋友相信諸葛亮一定能通過自學成才的,這給諸葛亮樹立了很大的信心。

劉備三顧茅廬,引諸葛亮傾心上演「隆中對」

當時劉備被曹操打敗,來到荊州投靠劉表,並讓劉表介紹一些人才給他。之後劉備就遇到了軍師徐庶,並從他那裡得知在荊州境內有個奇才諸葛亮。當求賢若渴的劉備聽說有這麼個奇才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拜訪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是個奇才,他不可能像平凡人一樣誰想見就能見的。於是他就故意考察劉備的人品,所以這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的事跡,最終才等到了諸葛亮見上他一面。

劉備見到諸葛亮之後,讓手下的人都走開,他問諸葛亮:「現在漢朝朝綱衰敗,那些奸臣用皇上的名義去做壞事,使皇上失去了權利。而我想重振天下,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事的時候經常失敗。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完成我的志向,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嗎?」

諸葛亮聽後,向他訴說了三分天下之計。期間他詳細地給劉備分析了曹操為什麼能夠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其實曹操靠的不僅是天時,更多的是人的謀劃。而孫權為什麼能夠長期占據江東,依靠的不僅是地利,更多的同樣是人和。因為當地的百姓依信服與他依賴於他,所以他才能長久立足。

而荊州是一個風水寶地,但他的主人不愛惜他,把它弄丟了。而益州更是一個寶地,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是大家的必爭的地方,當年漢高祖就在那裡發家。然而,劉璋太過昏庸不知道珍惜與治理,才發展成如今這樣的局面,因而百姓們都希望有一個好的君主來帶領他們。

而劉備擁有漢室的血脈,名望高,有才能。如果能夠占領荊州和益州,並和其他民族友好交往,對內進行改革。到時候劉備肯定能實現自己的志向,漢室就可以復興了。劉備聽完他的分析,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於是他很高興地帶領諸葛亮踏上了爭奪天下的征程。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舌戰孫權,引孫劉聯軍赤壁大敗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逃到夏口。而在此之前,孫權曾派使者來觀察情況,而使者看到了蜀國的情況之後,就建議劉備向孫權求救。就在他們大敗來到了夏口之後,諸葛亮決定親自去求救孫權。他見到孫權之後,給孫權分析當時的局面:「如今社會大亂,你現在占據了江東,而劉豫州(劉備)和曹操打仗,卻打不過人家,所以只得逃到了夏口。眼下曹操打敗了其他勢力,占領了北方。不久他又攻破了荊州,如今曹軍的威望大振。」

緊接著諸葛亮又說了兩個攻打曹操的辦法,諸葛亮給孫權分析完之後。孫權問:「既然劉皇叔打不過曹賊,他為何不投降?」諸葛回答說:「劉豫州是一個有氣節的人,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孫權聽完之後感嘆道:「曹賊欺人太神,孤也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就這樣,諸葛亮成功激發了孫權的鬥志。

接著孫權又問:「你怎麼有把握打敗曹賊?」諸葛亮答道:「曹操的軍隊中多數都是北方人,不擅長水上作戰。再加上他的軍隊大老遠行軍現在肯定很疲憊,由此我們一定能獲勝的。」於是孫、劉兩軍聯合一起攻打曹操。同年十一月,曹操的軍隊在赤壁遭到兩軍的攻擊。曹操損失嚴重,再加上曹軍受到瘟疫,情況更是惡化。由此曹操傷透腦筋,不得不撤軍返回北方。

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擔負起軍國大事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因為關羽報仇而興兵東征奪回荊州的,不料在中途被東吳書生陸遜的一把火給燒得慘敗。其後劉備撤退至永安,並把諸葛亮召到自己的身邊。把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如果我的兒子有才能,再加上你的輔佐,那麼肯定能夠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兒子沒有才能,到時候你可以取代他。」諸葛亮聽後大哭,並發誓說:「我一定會盡我所能輔佐少主,直到我死。」後來的事實證明,劉禪果然沒什麼才能,無論什麼事都依靠諸葛亮。由此,諸葛亮便擔負起軍國大事,北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項大工程。

諸葛亮數次北伐無果,病逝五丈原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到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這六年間,諸葛亮先後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之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北伐以失敗告終。

當時,曹丕死後,他的兒子曹睿繼承皇位。由於曹睿剛剛上任,缺乏管理經驗。於是諸葛亮決定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師北伐。

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親自率領的軍隊攻破了祁山。但手下馬謖因為大意使街亭失守,為此諸葛亮不得不撤軍。

第二次北伐是為了響應東吳,和東吳一起作戰攻打陳倉。但在這個地方攻打了二十多天都沒有攻打下來,最後糧食耗盡,不得不退兵返回。

第三次,諸葛亮親自帶兵到建威,這次作戰得到了蜀國的兩個城池,是勝利的一戰。

第四次是因為糧草供應出現錯誤,糧草供不應求,導致退兵。

第五次是在五丈原,由於沒有搶占到北原從而失去了先機。和對方僵持了數百天後,也沒有結果,最後因糧草缺乏退兵。而在此期間,諸葛亮也因為操勞過度,最後因病去世。而漢軍最後撤回漢中,由此北伐戰爭宣告結束。

總評:

自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他是智慧和謀略的一個集合體。

他是一位政治家。他成功的輔佐了兩代君王,幫第一個君王取得了天下,幫第二個君王守住了天下;

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在軍事上的謀略無人能比,他的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一個比一個經典;

他是一位作家,他的《出師表》是後人學習的經典佳作,是初中課本上必備的一篇文章;

他是一個發明家,他還發明了孔明燈、木牛流馬。

同時,諸葛亮也是忠臣的代表。他一生竭盡所能為漢室謀劃,最後為北伐貢獻了自己的生命。他雖身居高位,卻過得比誰都簡樸,死後也沒有留下什麼有價值的財產。而且他生前要求自己死後只要一個棺材容身即可。下葬的時候不要什麼貴重的陪葬品,只要幾本書卷即可。這就是諸葛亮,一個清貧到讓人落淚的賢相。那麼你對這樣的諸葛亮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回憶室】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wQ1Wn3QBeElxlkkaKG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