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詩有很多種題材,比如邊塞詩、田園詩等等。閨怨詩是很特別的一種,詩人以女性的視角進行寫作,將久居深閨的女性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閨怨詩的出現也是有歷史背景的。
一方面,古代的女子很多都沒有學習文化,她們往往不能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由於徵兵制的存在,男子常常被派去打仗或者戍邊,遠離家庭,女子只能在家裡等待男子的歸來。
因此,就常常有一些詩人,雖然他們自己是男性,但卻模仿女性的心態和口吻,表達對各種事物的看法,特別是對丈夫的思念,這就是閨怨詩的由來。像溫庭筠、王昌齡等人,都寫過一些比較有名的閨怨詩。
前面提到了戰爭,戰爭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很多文學作品會因為戰火而被毀壞和丟失。所以雖然古代詩歌很多,其實還有更多優秀作品很遺憾都已經不存在了,這也是文學界的一大損失。
唐朝時有一位詩人,他就只有一首詩流傳到現在,而且也正是一首閨怨詩。雖然只有這麼一首《春怨》,總共二十個字,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吧。
上闋"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僅僅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這是一個女子在驅打樹枝上的黃鶯,而她要這麼做的目的是讓黃鶯鳥不要繼續在枝頭上鳴叫了。這麼一來,一個既有動態,又有聲音的生動的景象就展現在了眼前。
下闕"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則是對本詩真正主旨的交代和升華。按理來說,黃鶯的鳴叫聲悅耳動聽,為什麼女子要去驅趕它呢?原來,是這叫聲驚醒了孤身在家做著迎接丈夫回家的閨夢的女子。
而女子的丈夫,此時已經被派往了遼西,正在駐守邊疆,防止契丹人的入侵。在古代一旦被派去戍邊,別說一年兩年,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回不來,讓很多女子只能獨守空房,孤獨終老,也等不到丈夫的回歸。
這首詩的作者叫金昌緒,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這也是正常的,畢竟他就只有《春怨》這麼一首詩存世。
但是從這首詩中我們足以窺見他對女子心境和文字精簡的把握能力,這二十個字可以說是多一個少一個改一個都會失去原來的韻味,也就成為了閨怨詩的代表之作。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gxQCyXQBd8y1i3sJeM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