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楊得志的老部下,如影隨形20年,八大軍區調整,他倆相互調換

2023-06-02     歷史述

原標題:他是楊得志的老部下,如影隨形20年,八大軍區調整,他倆相互調換

1973年底,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與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對調,倆人關係可不一般。

戰爭年代,曾思玉是楊得志的老部下,兩人在一起工作長達16年之久。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楊得志擔任115師343旅685團團長,而曾思玉擔任685團民運股長,隨後升為政治部主任。685團作為平型關戰鬥主力團之一,楊得志帶領部隊打得很堅決。

1938年,344旅旅長徐海東因病無法領導部隊作戰,楊得志被調任344旅擔任代理旅長,此時的曾思玉被調任344旅擔任689團政委。

1939年,兩人一起挺進山東,楊得志率部在冀魯豫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曾思玉被派往魯西軍區擔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楊得志擔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到1942年曾思玉調任冀魯豫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兩人只能用如影隨形來形容。

1944年,楊得志被調任延安工作,擔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旅旅長,曾思玉留在冀魯豫軍區繼續工作。

抗戰結束後,中央把留在延安的幹部派往前線,楊得志再次回到冀魯豫軍區,組建野戰縱隊。當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後,楊得志部隊改編為1縱,曾思玉擔任副司令員,倆人一起參與邯鄲戰役。

戰役結束後,按照中央調令,北上支援東北。抵達晉察冀軍區轄區,形勢發生變化,國民黨軍控制了山海關、錦州通道,切斷了關內外聯繫,1縱暫時歸晉察冀軍區建制。

1946年12月,1縱歸建晉冀魯豫軍區,政委蘇振華率部南下,因晉察冀軍區確實軍事幹部,楊得志與曾思玉被留下。楊得志擔任晉察冀軍區2縱司令員,而曾思玉是第4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7年,楊得志擔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下轄3個縱隊,曾思玉依然是他的部下。

1949年,華北軍區組建19兵團,楊得志擔任司令員,下轄轄63、64、65軍,曾思玉擔任64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他倆又一起參加了抗美援朝,曾思玉擔任19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回國後,兩人一起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從上下級變成了同學。他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學習3年。1957年畢業後,楊得志到濟南軍區當司令員,曾思玉到瀋陽軍區擔任參謀長。

從抗戰開始算起,到1954年回國,倆人在一起工作長達17年。如果加上學習的3年,已經20年了。

1967年,曾思玉從瀋陽軍區調任武漢軍區,接替陳再道的職務;沒有想到6年後,他與老首長楊得志職務對調。

1980年,曾思玉退居二線,而楊得志被任命為總參謀長,開啟長達8年的軍隊大管家生涯。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f90f62743cd51c6d33034e7238a5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