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近1000年地下錢莊,被賊盜挖4噸出售,專家下去:太多錢啦

2023-05-23     一盞歷史

原標題:埋藏近1000年地下錢莊,被賊盜挖4噸出售,專家下去:太多錢啦

圖片和素材源於網絡,文章原創,歡迎關注!

歷史悠久的禹州遍地是寶,一點不假,但是北宋時期的禹州經濟實力更是了得,具體怎樣,小編帶你走進下面這篇文章,就足以能從中窺探到古時汴梁以及附近一代的繁華盛世。

2019年初,禹州市范坡鎮曹徐村的麥田裡被傳文物被盜,當地的考古專家聽聞消息後,摩拳擦掌隨時準備著開展勘探與研究工作。

不過在當地民警的多日蹲點與搜尋後,已經將盜挖文物的4名嫌疑人抓獲,而考古專家也馬不停蹄的進駐到被盜文物的現場。

但專家剛到現場就被震驚了。深埋在地下數米深處,果然有一個巨大的寶藏。

可惜的是這些寶藏幾乎已經被盜賊挖的差不多了,而且文物堆放的原始位置已經發生變化,就在專家剛踏足地下寶庫的時候,散亂一地的錢幣相互碰撞,丁丁作響。

專家見此情景,只好對這個古人的地下錢莊進行搶救性發掘。

盜賊已經相繼被抓捕歸案,除了被民警當即抓著偷盜與售賣的現形外,他們還將盜賊已經銷贓的部分追查了回來。

眼前這輛小卡車上的幾十個編織袋,經過稱重發現,這批盜墓賊一共盜挖出古錢幣4噸。並且將古錢幣裝入40多個編織袋,還以每袋4萬元的價格全部賣出。

地下寶庫里還有多少呢?專家們也正在緊張的勘察施工之中,隨著挖掘的深入,專家們傻眼了,剛刨幾下,財源又「滾滾而來」。那麼這座「瘋狂」的地下寶藏究竟是哪個朝代留下的呢?

經過一番勘察挖掘與研究辨認,專家憑藉豐富的考古經驗終於找到了答案;

這肥沃的麥田之下,埋藏著的是距今900年甚至上千年的京西北路穎昌府陽翟縣地下錢莊,京西北路穎昌府的陽翟縣?

陽翟縣是古名,也即是現在的禹州市,在魏晉南北朝或北宋時期也稱陽翟縣,就是被盜古錢幣的范坡鎮一代。那麼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多文物和錢幣呢?以至於盜賊挖出4噸後,專家仍又挖出2噸。

這顯然是大宋有錢啊!

看到下面的介紹,你也就能弄懂為啥偏偏是這個地方出現大量「錢財」。我們先從現存史書及百度百科上了解一下古代陽翟縣,也即現在的禹州市。

禹州的文化史;

禹州市境內現存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20處,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一;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198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禹州的經濟史;

禹州市(陽翟縣)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藥文化著稱。歷史上,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禹州市范坡鎮曹徐村麥田之下的古代地下錢莊被發現,雖然跟現在禹州的經濟狀況沒有多大關係,但一定跟大宋時期的經濟和禹州產業有關,也就是說在距離東京(北宋首府開封)百里的禹州在北宋時期就應該很有錢了。

據相關專家介紹;

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經濟文化繁榮。

公元1000年(也即咸平三年)北宋GDP為265.5億美元,占據世界比重的22.7%,幾乎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均GDP更是高達了450美元,超越當時的歐洲。並且在北宋時期,長江以南大力推廣占城稻,人口也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人口紅利是極大的,有人就有生產力,為此人口增長又成為反推經濟的一大助力。

另外,北宋時期對外關係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在東亞同朝鮮和日本關係交流密切,同時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繫,從而又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甚至更遠。所以北宋王朝的經濟實力是足夠強大的,這也是後世的盜墓賊常常惦記宋代古墓,或者地下錢莊只要是北宋的哪怕身陷囹圄都要冒險盜挖。

好在四名盜賊也被法律繩之以法。同時考古專家的挖掘工作也終於臨近結束。

有村民說;

文物局己在此挖掘了三天,有兩處大坑。其中一處已被掩埋,當地許多村民都前往圍觀,其中一村民稱;不到半個小時,抬出來了五六箱銅錢。

是的,麥田之下的錢莊裡,滿地都是古代的錢幣,銅錢層層疊疊多如牛毛,綠銹斑斑,站在寶藏里仿佛置身於海底的綠藻叢里。由此也可以窺見北宋王朝經濟雄厚,人們不缺吃少穿外,甚至還能將大額存款遺存在地下。真真是不差錢!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d9c370c1249ad5c61b26addc0b887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