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父母傳統的包辦婚姻,造成了許多女子的悲劇,而民國才女許燕吉,出身名門,學識淵博,卻嫁給大字不識的農民,還收穫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兩人學識和思想上的差距很大,許燕吉想讓丈夫幫她撓背,他卻拿根玉米棒子做了簡易撓癢器,即便如此,許燕吉依然覺得嫁給丈夫,是她的幸運。
一、家道中落,艱苦求學
許燕吉的父親是有名的才子作家許地山,所以她也算是出身於書香之家。
在父親的薰陶下,許燕吉從小就熱愛閱讀,對文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她的童年是在閱讀中度過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讓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
長大一點後,許燕吉和家人一起移居海外,她也得以在當地學習。
對於她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裡充斥著自由、平等的思想,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夢想。
不幸的是,許燕吉八歲的時候,父親便離開了人世。一家人失去經濟支柱,無力繼續維持國外的生活。
於是,一家人又回到了國內生活,家庭的重擔全部到了母親身上。為了維持生活,母親到處打工,甚至兼好幾份職,只為能讓孩子繼續讀書。
許燕吉深知家庭窘迫,所以更加努力的學習。她知道,自己是許地山的女兒,沒有放棄的資格,只有堅強努力,才能破繭而出,收穫成功的喜悅。
上學期間,她常常因為要幫母親幹活,落下很多課程,即便如此,她也會花更多的時間補上,並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
母親常常換工作搬家,因此許燕吉也總是轉學,然而,她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
二、嫁給農夫,丈夫給玉米棒子撓背
正是這樣一個出身名門的名牌大學生,最後卻嫁給了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魏振德,而且對方不僅比她老,還有一個兒子。
誰又能想到,這樣一段不般配的婚姻,卻讓許燕吉收穫了幸福。
的確,兩人無論是學識上還是思想上,都有著無法逾越的差距,但是,跟魏振德在一起,許燕吉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安穩。
儘管兩人在交流上會遇到一些問題,卻也不失為婚姻中的小樂趣。
有一次,許燕吉背上很癢,便跟丈夫說讓他給自己撓撓,不料丈夫卻說:「哪有男的給女的撓癢的。」然後,他就轉頭離開了。
結果,魏振德不是去做別的事,而是為許燕吉做撓癢器去了。
他拿來了一個玉米棒子,在一頭插上了一根筷子,就成了一個簡易版的撓癢器。
這一舉動讓許燕吉哭笑不得,心裡卻也感覺到暖暖的。
雖然,兩人各方面差距很大,也沒有感情基礎,魏振德也不浪漫,但是卻讓許燕吉覺得踏實而溫馨。
魏振德從來不會對許燕吉說「我愛你」,卻無微不至的對待她,真心的對她好。
這樣平淡如水的婚姻,給了許燕吉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至於後來朋友勸她,讓她選擇新的生活,她卻說:能夠嫁給她,是我的幸運。
三、歷經苦難,才覺平淡可貴
事實上,許燕吉在嫁給魏振德之前,還有過一段讓她遍體鱗傷的婚姻。也正是這段失敗的婚姻,讓她更懂得珍惜後來的平淡生活。
許燕吉在大學時有一段甜蜜的愛情,兩人是大學的同學,有許多共同的話題,可謂是郎才女貌。
畢業後,她和愛人吳富融很快步入了婚姻,雖然生活拮据,卻也過得幸福甜蜜。
然後好景不長,突如其來降臨的災難,摧垮了這段婚姻。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許燕吉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吃了許多苦頭,甚至遭到了牢獄之災。
當時她剛懷孕不久,環境艱苦導致孩子流產了。正當她最需要人鼓勵安慰的時候,吳富融卻為了撇清關係,要跟許燕吉離婚。
她怎麼也不相信,曾經海誓山盟的丈夫,會在此時拋棄自己。她無法接受,甚至苦苦哀求吳富融,卻無法挽回丈夫。
此後,許燕吉心如死灰,不再相信愛情,也不再相信婚姻。出獄之後,許燕吉沒有生計,去投靠了哥哥。只是哥哥的生活也十分艱難,因此許燕吉不得不想謀生的出路。
當時的社會,對離異的女子存在巨大的偏見,此時的許燕吉,只希望嫁給一個踏實本分的人,過完平淡的後半生。
好在,她遇到了魏振德,後半生過得也算安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