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以歷史為線輕鬆學成語故事

2020-04-02     古籍

在我們日常交流當中,成語是常常用到的詞彙。成語所涉及的內容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文等諸多領域。

成語是凝練的故事,它們是我們老祖宗生活交流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晦澀難懂的詞,只要了解成語背後的寓意,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學習成語不能囫圇吞棗,只看表面意思,有可能鬧笑話。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葉公的人,特別喜歡龍,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換個現代人的說法,那就是龍的迷弟。

後來真龍知道了此事,就從天而降到他家登門拜訪。可不料,葉公推門一看到真龍,卻被嚇得魂飛魄散。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龍是人們想像中的神獸,它的身體像蟒蛇一樣長,有鱗有角,能騰雲駕霧,興雲致雨,造福萬物。

古代帝王號稱自己是「真龍天子」,我們如今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象徵。

其實,古人對龍的崇拜是有淵源的。

龍在中華文化中極其重要,在歷代的文物中都出現了它的身影,比如戰國時期的青銅龍、唐代的赤金走龍。

講述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以文物為證,還原歷史,學習最原汁原味的成語。

陝西歷史博物館攜手暢聽旅行,繼《神奇長安開講啦》之後,為小朋友們獻上國寶屆的「趣味語文課」——

《博物館裡的成語課》

滿足好奇心,激發想像力,用國寶講述一個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01

成語+文物 事半功倍

枯燥的成語釋義變成生動有趣的文物故事,平面的文字變成多維的空間,讓孩子學習成語更容易。

02

文化+專業 啟發孩子心靈

陝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文物保管部文物徵集科科長呼嘯推薦,用傳統文化的精粹,啟發孩子的心靈。

03

開拓思維 培養孩子學習力

《博物館裡的成語課》不僅讓孩子們有了基礎的文化知識,更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好奇心,發散思維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成語+歷史文物的方式,開啟孩子學習的大門,獲得1+1>2 的效果!

領略成語典故與文物歷史雙重魅力

《博物館裡的成語課》

原價69元限時超特惠39.9元

暢聽歷史與文化

在博物館裡學成語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WH1uOHEBrZ4kL1VigqV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