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劃出一塊地,幾百年沒人敢動,為什麼清帝死活要一分為二?

2020-10-15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朱元璋劃出一塊地,幾百年沒人敢動,為什麼清帝死活要一分為二?

朋友們,我們不妨先來看1個官職,著名的「兩江總督」。這個官名,最初可以追溯到清初的「總督大學士」,當時清軍剛剛占據江南之地,此官的使命是「招撫南方」。

從「總督大學士」到「江南(省)江西(省)河南(省)總督」,再到「江南(省)江西(省)總督」,到康熙後期就開始被簡稱為「兩江總督」。

這個兩江總督,中後期管理的地盤,跟官名對不上號,這是為什麼?這就要提到「江南省」……

江南省的轄區,大致包括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西部分地區、浙江部分地區。明清以來,這塊土地可謂富得流油,是全國最有錢的地區之一。並且,這裡的人才也很多,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這樣一塊好地,清朝皇帝卻看著不順眼,最終寫下大大的「拆」字。早在1661年的順治帝手裡,江南省就被分為「江南右」「江南左」。到1667年的康熙帝年間,更是直接改名:「江南右」叫「江蘇」,取江寧府、蘇州府首字;「江南左」改名「安徽」,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

如此以來,兩江總督就不再是管轄江南省、江西省,而是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以及後來從江蘇分裂出來的上海。那麼,為什麼清朝皇帝要拆江南省呢?

中國的古代王朝講究「大一統」,清朝的皇帝自然也要大權在握,絕對不允許地方出現分裂勢力。而江南省的強大資源儲備,讓皇帝並不放心,這是1個現實的問題。

你想想,古代的通訊手段少、交通又不便捷,萬一地方強人鬧事,就會讓朝廷很被動。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要削弱地方的實力,讓強人變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凝聚力就會集中在朝廷。

所以,江南省就被一分為二,大大減少這塊土地對皇權的潛在威脅。不過,還有1個問題,江南省被分割,為什麼要豎著割不是橫著割?

這個也是有講究的,絕不是隨便切一刀,也是大局上的考慮。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已經明顯呈現北方窮、南方富的情況,而就江南省內部而言,也是北部窮、南部富。

所以,橫著割,就會分成南北兩塊,不僅老百姓容易生怨言,而且地區經濟的差距會被越拉越大。豎著割,就能讓2個新省都被公平對待,也可以說分配比較均衡。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明朝皇帝就不這麼干?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定的,後輩皇帝就不好動手改變,「江南省」前身是「南直隸」,是以南京、鳳陽為中心劃出的一大塊區域。

簡單總結一下答案,為什麼清朝要拆分江南省?清朝皇帝為防止有人利用江南省來割據造反,出於皇權大一統的需要,就把江南省生生給拆成2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