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把銀元藏在什麼地方?這個思路讓人拍案叫絕

2023-04-26     歷史述

原標題:新四軍把銀元藏在什麼地方?這個思路讓人拍案叫絕

眾所周知,在革命戰爭年代,部隊需要為數不小的經費來維持日常開支,那麼這些經費是如何收集和保管的呢?這就是一個非常具體和複雜的問題了。因為部隊隨時可能會進行戰鬥或行軍轉移,而財物的收集、保管是一項需要確保安全、精確的工作,相關人員如果沒有過人的耐心、細心和自律性很難做好這項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名叫陸斌的新四軍幹部就把這項工作做得很好。他曾和另外一位工作人員,想出一個巧妙收藏銀元的辦法,確保了新四軍經費的安全。

1941年,在新四軍淞滬五支隊擔任副支隊長的陸斌從浙東返回浦東後,經過渡海與對敵戰鬥的考驗,五支隊五大隊決定任命他為大隊副官。

1942年夏秋之間,他隨大部隊再次南渡,重回浙東根據地。組織上發現他有小學畢業水平,並且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便送他參加了三北游擊司令部第一期教導隊行政班學習,同班同學有吳浩南等17人。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被安排到三北經濟委員會慈北行政處做領導工作。

1943年,陸斌主動要求到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姚北(今浙江省餘姚市北)臨山負責徵稅工作。

浙東余上縣(今餘姚、上虞、慈溪的北部地區)臨山區蓋北鎮豐棉村,是陸斌徵稅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臨山地區有山、有水,方圓幾十里,附近設有沈家球、十六戶、陶家路等17個稅卡。

陸斌從隱蔽居住的16戶俞家,每天全靠步行到各個稅卡,檢查、指導徵收工作,近則十多里,遠則幾十里,自備乾糧,或回住處用餐。

據十六戶後代崔家老伯說,陸斌主任來稅卡檢查工作,已是吃飯時間了,村民們請他吃中飯,他總是婉言謝絕的。陸斌到過崔家多次,從未吃過午飯,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43年期間,稅收的主要工作是征糧。大多數糧食換成銀元,也有現鈔、銅器、錫器等替代軍糧(銅、錫器可造武器、子彈)。銅與錫器藏於黨員和可靠的群眾家中。銀元因穩定易保管,所以比當時的金圓券偽幣更貴重、值錢。

經過秋、冬兩季各稅卡工作人員的努力工作,臨山徵收處已積累了五六十斤的銀元。陸斌讓農會會員、擔任過區中隊長的四保聯辦主任成建聲保管。

這時候問題來了——銀元藏在什麼地方最安全呢?陸斌與成建聲商定後,決定放在羊棚內。為啥放在這種地方呢?因為羊棚內乾燥,羊糞顆粒狀,不易腐蝕,幾乎沒有人能想像到這裡居然是個藏銀元的好地方,這個思路確實讓人拍案叫絕。

陸斌和成建聲在羊棚的地勢高坦處,靠牆頭一側,挖了個深坑。坑內四周挖上槽,墊上幾塊木板,然後把包紮好的銀元放在上面,再放上木板,以防受潮。上面蓋上泥土、羊糞、乾草與鮮草,以作偽裝,確保萬無一失。

成建聲家的門前有棵老松樹,旁邊有個大洞,兩人再挖深些,也存放些銀元,蓋上泥土,種些野草,根據分散保管銀元的原則,達到安全無誤的目的。

過了幾個月,三北經委西分處下達了命令,要將該批銀元送四明山樑弄根據地。陸斌和成建聲接到命令後,到羊棚里取出了全部銀元,物色了可靠的挑夫,偽裝成商販,當晚動身,挑著沉重的銀元,翻山越嶺,走小路,穿樹林,面對巨額財產絲毫不動心。

第二天早上安全、按時地把銀元送到了四明山司令部的駐地,受到了首長和財務部門的表揚。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8e756c80ee62aa4937bc1887c2c30c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