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時期,日軍進攻南京的主戰場有兩個,一個是南京東側的制高點紫金山,另一個則是南京南側的光華門、雨花台方向。
無論是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還是負責攻城的日軍,都十分清楚紫金山和光華門的重要性,因此雙方均派出了主力部隊負責該區域。
民國方面,唐生智將蔣介石最後的底牌教導總隊一分為二,其主力跟隨參謀長邱清泉駐守紫金山,總隊長桂永清則帶領一個團的兵力駐守光華門。
而日軍方面則派出京都師團負責進攻紫金山、金澤師團負責攻打光華門,桂永清麾下部隊僅有一個團,遭受的壓力遠超紫金山。
日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光華門,不惜動用了大量的重炮和飛機,剛剛交火不久,南京光華門就已經被炸得千瘡百孔。
日軍憑藉絕對的兵力優勢從城牆缺口處強行突入,桂永清兵力有限左支右絀,只得向唐生智緊急求援。
唐生智接到求援電報時,光華門方向的日軍已經突入城內兩百多米,正在依託民居和國軍進行巷戰,準備掩護後續部隊進入南京城。
唐生智不敢稍有怠慢,馬上下令王敬久師火速馳援光華門,不過此時王敬久率領的早已經不是淞滬會戰時期那個攻勢如火的德械師了。
此時的王敬久師絕大部分士卒都是剛剛補充的新兵,而且這些新兵幾乎全都是江北淮安地區民團的補充兵以及前行徵召的壯丁,戰鬥力令人憂慮。
好在王敬久麾下還有一批跟隨其征戰多年的老部下,既然部隊戰鬥力低下,那就靠人數優勢填補,將旅當成原來的團使用。
王敬久下令讓麾下兩個主力旅一前一後的夾擊城內日軍,如果仍舊不能取勝那麼旅級軍事將領全部軍法從事。
經過了八個小時的血戰後,王敬久終於全殲了南京城內的日軍,但是對於城門外隱蔽於城門洞裡的日軍卻無可奈何,因為誰也不敢打開城門主動出擊。
此時唐生智調派的第二批援兵粵軍部隊抵達,粵軍得知城門洞裡尚有日軍未被清除後,當即表示己方根本無需打開城門就可以殲滅日軍。
當晚粵軍組建了一批敢死隊,人人配發大刀,用繩索從城牆上縋懸而下,很快就在日軍做出有效反映之前全殲了城門洞內的日軍。
然而無論是王敬久還是粵軍,都是南京城內的後備部隊,光華門的危機剛剛解除便被唐生智調走到其他陣地「救火」。
桂永清認為如果僅僅依靠自己麾下已經元氣大傷的一團,是絕對不可能擋住城外的金澤師團,希望唐生智可以留下足夠的部隊協助防禦。
唐生智心知桂永清所說合情合理,讓一個團擋住一個師團的進攻確實太過於勉強,但是唐生智手中已經無兵可派,最終竟然將南京的憲兵部隊交給了桂永清。
憲兵的主要作用是維護軍紀,野戰並非他們所長,讓憲兵上前線雖然說不是沒有先例,但絕對是屈指可數的。
然而憲兵部隊抵達光華門後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致命的漏洞,光華門外在距離城牆不足十米的地方有一個小型工廠,而這個工廠的屋頂竟然比城牆還要高一米多。
日軍雖然尚未發現這一制高點,但一旦日軍將領有一天茅塞頓開,那麼光華門的局勢就真的岌岌可危了,因此必須在日軍反應過來之前破壞掉這個小型工廠。
由於缺乏足夠強度的炮火,想要破壞工廠最好的辦法就是派人去放火燒屋,但是因為粵軍大刀隊突襲的事情,日軍狙擊手24小時的盯著光華門城牆。
最終憲兵隊的一名士兵提出,自己直接跳下城樓,等到快要落地時眾人再抓住繩子,死中求活的拼上一把。
這一次日軍的狙擊手果然沒有成功攔截,這名憲兵成功著陸,在日軍疑惑的目光下拚死點燃了工廠的大樓,等到日軍將領回過神來早就為時已晚。
參考資料:《南京保衛戰》、《抗日戰爭回憶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