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峰重疊抱巴天,從昔奸雄竊慨然。白腹黃牛餘識歇,漢家尋用五銖錢。
前言
在古代,中國還韓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韓國還曾經以我國附屬國的形式出現,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論是韓國的服飾、生活習慣、字體等各個領域,都能找尋出我國文化的影子。但是韓國人一直想在自己的歷史中抹除掉我國的影子,為了強調自己文化悠久,甚至不惜偷盜中國的文化。
韓國人的自卑感
偷取的不僅有文物,而且還有很多我國的歷史人物,例如:孔子、李白、屈原等。甚至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春節、中秋節都想收入囊中,並且還在外網大言不慚的說,這些都為自己國家的文化。這種強占他人文化的行為真的是讓人無語至極。
韓國人本身的歷史自卑感是有目共睹的,這不,韓國慶山前不久出土的文物上,因為篆刻了兩個漢字就讓韓國人有喜有憂的,出土的3把銅戈上鑲嵌的銅幣,上篆刻「五銖」小篆體,為漢武帝時期鑄造的五銖錢。消息一經曝露,韓國人在幸喜之餘,不由得升起防備之心,韓國網友更是發言到:千萬不要讓中國知道,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銅戈上鑲嵌的銅幣
這次韓國王陵挖出的銅戈據推算可能有2000餘年的歷史,考古學者將銅戈的表面清洗之後,便看到了烏黑髮亮的劍體表面。在銅戈表面鑲嵌的銅幣,根據上方篆刻的「五銖」二字,可以推算出為漢武帝時期所使用的錢幣五銖錢,這一發現時也應徵了韓國古時與我國之間的聯繫。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出現了貨量幣。當時群雄割據,每個領地都有自己的使用貨幣,例如:齊國的刀幣、楚國的蟻鼻錢、魏國的環錢等。貨量幣的出現,改良了商品流通的問題,貿易也更加的簡便化。秦朝建立之後,便大興改革,其中在貨幣方面設置半兩錢,以此來管理國內的金融貿易。由於當時人們追崇「天圓地方」的理論,為此錢幣的形狀變為圓形方孔。
漢朝的鑄幣行為
但是,秦朝在世15年,還未將貨幣完成一統。所以到了漢朝之後,國內的貨幣體制就十分的混亂。並且由於當時對錢幣的管控不佳,允許民間私自鑄幣,所以就是的很多人投機取巧,製造斤兩不足的假幣,導致劣質錢幣叢生,漢朝經濟市場十分的雜亂無章。
漢武帝當政之後,為了穩固貿易市場的平穩,便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嚴厲禁止民間鑄幣行為,並頒布相關律法,一經發現民眾私自鑄幣,便格殺勿論。在實際生活中,受到金錢的誘惑,還是有很多的人不畏嚴法,繼續偷偷鑄造劣幣。據史實記載,在漢武帝時期,因為鑄造假幣而被斬殺的人高達上萬人。
而政府為了制約,便也開始大肆生產錢幣,進而使得錢幣過多,市場通貨膨脹嚴重,錢幣遭到貶值,自身的功效也大幅度下降。以至於物價急速飛漲,很多民眾都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很多人為生存開始偷盜、搶劫、鑄造錢幣等不法行為,犯罪率急速飆升,可見當時社會問題的嚴峻性。
漢朝統一錢幣
這時,漢武帝和大臣認為,一味的斬殺是沒有什麼功效的,為了利益還是會有很多人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所以必須究其根源進行治理,讓民間不法分子無利可圖,就自然會放棄鑄幣行為。
所以,元狩五年漢武帝便頒布詔書,命令各個地區使用五銖錢,錢幣的正反兩面都要印製「五銖」兩字,要以小篆的書寫形式,並且要注意輪廓正反面的差異性。與之前的錢幣相較,五銖錢做工精細,並且重量精準。由於鑄錢所需的工序以及投資量增加,很多民間人士無法掌握鑄幣原理,很多人便放棄了鑄幣行為。
至此,私錢泛濫現象得到整治。但是,最令漢武帝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這一革新,使得在其後的數百年之內,很多朝代仍延續使用著五銖錢,一直到公元前621年的唐朝,才被廢除。
有喜有憂的韓國人
文物出土之後,韓國人整體呈現出又喜又憂的狀態。欣喜的是,他們盡然挖掘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文物,證實了自己國家悠久的文化。但是愁的是,五銖錢來源於漢朝,怕推論下去,結果與中國史書無異,認定自己的國家在漢朝受到統治,而這是韓國人萬萬不能接受的下場。
韓國學者認為,據史書上記載,在公元前的109年,漢武帝就曾派遣軍隊攻打古朝鮮,不費吹灰之力,一舉殲滅,並在此建立四郡,而這些郡縣主要集中在北韓地帶,所以韓國地區並不被漢朝所統治。
但是,五銖錢的出現,便證實了三韓地區漢朝貨幣有著廣泛的流通,由此可以推導出三韓對漢朝的巨大依賴性。還有相關史書證明,東漢末年時期,公孫康為擴大勢力便猛攻三韓地區,將很多地區收歸,還設置了方郡進行統治。
結語
可以說,在東漢末年三韓就已經成為殖民地,沒有獨立權。直到高句麗興起,三韓才勉強可以稱之為脫離了中國的統治。所以看到五銖錢的出現,韓國人的心理是極為複雜的,很多人認為這一發現挫傷了他們的民尊自信心,為此很多網名在網上鄭重其事的說道「一定要封鎖消息,不要讓中國人知道了。」
參考文獻
《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