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再嫁入宮,深得乾隆厚愛,香妃的傳奇經歷為何被後人大書特書

2023-06-03   歷史述

原標題:大齡再嫁入宮,深得乾隆厚愛,香妃的傳奇經歷為何被後人大書特書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演員劉丹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她在電視劇《還珠格格》中,演的香妃仍然是觀眾心中難忘的白月光。

乾隆後宮妃嬪眾多,有一個回族女子為妃也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驚奇的事,然而香妃卻憑藉自身獨特的魅力,成為野史傳說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女子。

香妃的魅力不僅在於她天生自帶的異香,還在於她的異域風情,也許還在於她獨特的人生經歷。

真實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是怎樣進入乾隆的後宮的?今天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否真的是香妃芳魂歸葬之處?

一個真實的香妃

在乾隆有史記載的妃嬪中,只有一個容妃是維吾爾族人,因此可以肯定傳說中的香妃就是容妃。

提到容妃,我們首先想到的,也許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李建群老師扮演的容妃,但是乾隆皇帝的這個容妃,卻比前者更有魅力,在她身上有很多謎團,這些謎團造成了我們對她的美好想像。

香妃出自和卓氏,本名法蒂瑪或巴特瑪,是乾隆時期維吾爾族族首領阿里和卓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哥哥叫做圖爾都。

香妃在進入乾隆的後宮之前曾經嫁給小和卓木,據說還曾被休棄。在清軍戰勝大小和卓之後,被作為戰利品送給乾隆。

也有一種說法是,乾隆派兆惠大將軍征討大小和卓,勝利後將香妃帶回宮中。

作為戰敗一方,香妃進宮是被迫的,也有可能是他的父親和兄長為了自保,主動把她獻給乾隆的。

乾隆對當時的新疆施行了懷柔政策,不僅納香妃入宮,而且給香妃的哥哥也封了官職。

在沒有施行結親政策之前,新疆地區爆發過幾次戰爭,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香妃進宮之後,乾隆對她的寵愛,既是為了表明自己對回疆的重視,也是因為香妃的確魅力非凡,她身上的異域風情成功吸引了乾隆。

還有一種說法是:香妃的父兄在清朝平定叛亂時,與朝廷聯合,立下了戰功,之後香妃和他的哥哥一行人來到北京,接受乾隆的封賞。

根據這種說法,香妃很有可能是自願被哥哥獻給乾隆的。無論如何,乾隆對香妃是很重視的。

根據史書記載:乾隆對香妃的體貼主要表現在:他將香妃安置在當時的寶月樓,今天故宮的新華門一帶。

這裡環境清幽雅致,與其他妃嬪的居所天然隔離,使香妃免受宮斗的煩擾。在生活上,乾隆雖然也讓皇后教香妃學習宮廷禮節,但是卻特許她穿本民族的服裝。

乾隆知道香妃十分愛乾淨,每天都要沐浴,便特意為她建造了專供洗浴的場所。為了照顧香妃的飲食習慣,乾隆還特意請了回族的廚師為她做大餐。

在南巡期間,乾隆帶香妃出遊,一路上共賞賜給香妃80多道回疆口味的菜肴,一些菜肴十分名貴,在宮中也並不多見。

因為香妃進宮時,宮中從南方移來的荔枝一下子結了200多顆,所以乾隆和太后認為香妃進宮帶來了祥瑞,所以對香妃更加厚愛。

香妃入宮的第三年,就由貴人升為嬪。又過了兩年,香妃被正式冊封為妃,這時香妃32歲。

隨著乾隆第二位皇后那拉氏被廢,豫妃、慶貴妃和令皇貴妃的病逝,香妃成為後宮中舉足輕重的妃嬪。之後香妃在宮中的位次一升再升,從西宮主位,升到了東宮第二位。

香妃在乾隆後宮中能得到如此尊崇的地位,不僅是因為乾隆對她的寵愛和重視,也是可以看出,香妃和太后、以及宮中的其他妃嬪相處得很好。

公元1784年,享年55歲的香妃病逝,乾隆在悲痛之餘,為香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香妃的一生雖然也遭遇過不幸,並且曾經為了自己家族的發展,成為政治聯姻的棋子,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幸運的。

因為她再嫁遇到了乾隆,而乾隆對她不僅有政治和人格上的尊重,也有真誠的男女之情。

真實的香妃,經歷算不上有多麼傳奇,但比起那些早逝的嬪妃,比起那些命運悲慘的和親公主,香妃人生中唯一的遺憾,大概只是沒能為乾隆生下孩子。

香妃的傳說

真實的香妃經歷既然沒那麼傳奇,那麼她為什麼又被後世的文人墨客編造出很多曲折的傳說呢?

香妃之名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的《西彊雜述詩》中。清朝滅亡後,香妃的傳說更加廣泛的流傳開來。

1914年,一幅帶有註解的香妃畫像從承德避暑山莊流向民間,人們對香妃的經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筆者認為,除了自帶體香的傳說,香妃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原因主要還有兩點:一是香妃來自異族,與宮中其他妃嬪在生活習慣、飲食、信仰等方面有很多不同,這就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思。

二是香妃入宮之前的信息是一片空白,這和正常通過選秀途逕入宮的妃嬪有著明顯的不同,何況她作為再嫁女性進入乾隆的後宮,原本也是事實,這就不由得令人遐想。

香妃之所以叫做香妃,傳說是因為她天生自帶一種奇異的體香。

在筆者看來,香妃的體香並不是先天就有的,但是經常用珍奇的香料洗浴,確實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就是天生帶來的。

對於香妃之前的感情經歷,有一種傳說是:香妃的父兄在與清朝的交戰中失敗,不得已將香妃獻給乾隆,乾隆雖然對香妃十分喜愛,但香妃對於乾隆卻始終不願意屈服。

香妃進宮之後,經常身藏利刃,想要刺殺乾隆,而且也有意自殺,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下手。

後來,香妃的秘密意圖被太后知道了,太后就趁乾隆不在宮中的時候,將香妃賜死,等到乾隆得知香妃的死訊時,為時已晚。

香妃的死亡,讓乾隆悲痛萬分,但對她自己來說,則不失為一種解脫。

這個傳說當然是子虛烏有的,太后作為一個有見識的政治人物,不可能不顧清廷與回疆的關係,做出傷害民族關係的事。

香妃既然做了乾隆的妃子,她也不可能讓自己的私情壓倒自己的政治使命,更不可能自尋死路。

還有一種傳說是:香妃在原鄉有相愛的男子,為了這個男子,香妃始一直身如玉,乾隆雖然想盡辦法對她好,卻始終得不到她的心。

很顯然,《還珠格格》是把這兩種傳說融合在一起,最後安排香妃在小燕子一群人的幫助下,成功逃出宮廷,與意中人結合。

瓊瑤在她的小說中,給了香妃一個愛情至上的、比較圓滿的結局。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覺得蒙丹和香妃「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最好的安排。

成熟之後覺得,香妃不應該有追求自由愛情和婚姻的想法:作為和親的公主,香妃要承擔的政治使命遠遠大於她個人的私情。

香妃作為公主,在很多年間既享受了父兄的愛,也享受了回疆百姓的供奉,所以當家族和百姓需要她做貢獻時,她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維護和平的重任。

更何況乾隆對她付出了別的女人很難得到的真心,香妃最後也已經對乾隆動了真心。

蒙丹和香妃雖然有青梅竹馬的情分,但是到了這個階段,他對香妃愛情的表達,則幾乎全是逼迫,而且還伴有情緒失控和極端的自殘行為,這種男人也許很痴情,但絕非良配。

真實的香妃和乾隆之間的感情,雖然達不到至死不渝的程度,但已經很理想了。

根據香妃留下的一幅戎裝像來看,香妃還曾經陪乾隆打獵,而乾隆幾次為香妃作詩,又因為精通維吾爾語,所以能與香妃無障礙交流。

很顯然,在這段感情中,香妃始終是被尊重、被寵愛更多的一方。即使香妃沒有子嗣,即使後來她已不再年輕貌美,乾隆也沒有冷落她。

真真假假香妃墓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和皇家的規矩,香妃死後應該被葬在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的裕妃陵園區,這裡埋葬著乾隆皇帝和他的眾多妃嬪。

因乾隆的陵墓被稱為裕陵,以帝陵為主,形成了一個規模較為龐大的陵墓群。

除了清東陵已經被確定的香妃的墓,在新疆喀什還有一座香妃墓,這是一批獨具特色的伊斯蘭風格宮殿式建築群。

傳說,香妃去世之後,因依戀故土,而被運送回故鄉。還有一種傳說是:乾隆皇帝為了安撫香妃的族人,讓人仿照香妃的真容與體態雕刻了一個假的「香妃」,送回喀什。

這種說法當然只可能是傳說,按照清朝的祖制和當社會的風俗習慣,香妃只可能安葬在清東陵。喀什的香妃墓,安葬的是香妃家族的親人們。

1979年,清東陵的香妃墓意外塌陷,發現了刻在棺上的《古蘭經》,考古人員對香妃的身高、血型進行了檢測,同時還對香妃的容貌進行了復原。

香妃的最後歸宿終於被確定,而關於她的眾多傳說,還在流傳著。今天很多清宮劇中,還可以看到很多風格迥異的美女,都扮演過頗具神秘色彩的香妃。

在人們心中,香妃是一個為了民族大義,犧牲自己的幸福的女子,也是一個為維吾爾族與漢民族的和平做出重要貢獻的女性。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香妃和漢族的王昭君、文成公主一樣,都已經成為了一個致力於各民族和平發展,團結互助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