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打亂了許多企業的工作節奏,對於藝術品拍賣公司來說同樣如此。以往春暖花開之時正是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旺季,然而,所有的線下拍賣會目前只能處於「停擺」中。
不過,藝術品拍賣公司並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積極轉變策略,紛紛從線下轉戰線上。從疫情初期接二連三的慈善拍賣,到近段時期層出不窮的網絡專場;從節節攀高的成交額和圍觀人次,再到不斷推陳出新的推廣方式,可以看出拍賣公司對線上交易的期待值和掌控度越來越高。
拍賣公司紛紛觸網
從3月中旬以來,各大拍賣公司相繼推出網絡專場拍賣會。3月27日至31日,中國嘉德「E-BIDDING|中國嘉德第15期拍賣會」一舉推出七大網絡專場,除了中國書畫、家具、酒、茶、珠寶等傳統品類外,更有奧黛麗·赫本、格利高里·派克、索菲亞·羅蘭等國際巨星的親筆簽名照,以及《 阿甘正傳》《007》《鐵達尼號》等經典影片的簽名海報。
藝拍瞄準線上 不斷刷新認知-中國商網|中國商報社0
與此同時,3月26日至31日,廣州華藝國際的「華藝淘珍第8期」上線,推出了涵蓋中國書畫、當代藝術、鐘錶·潮玩、極品名釀四大門類的16個網絡專場,共469件拍品。其中,「獨具匠心·名貴腕錶專場第二期」專場尤為惹眼,包括勞力士、歐米茄、百年靈等經典款式的9枚未使用過的名表一一亮相,斬獲了不少愛表人士的芳心。3月20日至23日,西泠拍賣推出的「西泠網拍·藝是」20個專場也陸續開拍,名家篆刻、日本器物、歷代造像、設計師珠寶、名家舊藏書畫、錢幣等門類吸引了不同愛好的藏家圍觀。
藝拍瞄準線上 不斷刷新認知
無論是中國嘉德「E-BIDDING」,還是西泠藝是、華藝淘珍,這些都是近年來逐漸深入人心的網拍品牌。而一些過去從未開闢線上業務的拍賣公司也藉此機會在「雲端」亮相。
3月27日至4月1日,北京永樂拍賣推出了「永樂·現當代藝術季」,超過300件拍品估價逾3000萬元,並且通過直播形式滿足藏家多維度觀看作品的需求。3月10日至30日,北京榮寶連續推出了四期「中國書畫·當代名家作品拍賣」,彙集了李老十、郭石夫、賈廣健、馮大中等當代名家之作,「紫泥春華·紫砂壺專場」則集納了一批來自江蘇宜興的當代中青年高級工藝師的精品之作。而從3月18日開始,上海嘉禾陸續以三大專場加入線上交易陣營,「四海集珍——中國書畫作品專場(第一期)」中陳佩秋、謝之光、黎雄才等名家書畫赫然在列,「捲雲集·紫砂文玩專場(第一期)」中涵蓋從清中期到當代的29件紫砂、瓷器及日本盆景,「琥珀光·中外老酒專場」中麥卡倫、輕井澤、馬爹利等世界名酒薈萃一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發生之初,一些拍賣公司便在第一時間利用線上平台, 加入到抗疫慈善拍賣的隊伍中。據統計,從2月初到3月中旬,中國嘉德、北京華辰、北京榮寶、北京博觀、北京匡時、上海嘉禾、南京經典、廣州華藝國際等多家拍賣公司均推出了線上義拍。除了獲得相當可觀的成交額外,各家拍賣公司還注意到另一個關鍵詞——圍觀人次。一場網拍動輒數萬人次的圍觀,是平時線下拍賣無法達到的流量。這無疑給處於疫情期間的拍賣公司提升了信心。
其實,早在2月24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拍賣行業的影響調研分析報告》中就指出:「採取網絡拍賣來對沖經營損失已是業界的普遍共識。」目前來看,各大拍賣公司紛紛觸「網」則印證了這一說法。
高價位拍品也有戲
對於線上拍賣來說,什麼價位的拍品最受歡迎呢?據不完全統計,34%的藝術品線上交易成交額在5000元以下,超過10萬元的藝術品成交量則相對較小,而1萬元到5萬元區間的作品則為一些藝術品資深愛好者所接受。
從近期結束的一部分線上專場拍賣成交來看,能基本反映出這樣的情況。3月22日結束的上海敬華「敬華網拍第一期」,10件書畫作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為46700元,每件拍品成交價區間從1100元至1萬元。同一天結束的上海嘉禾「四海集珍——中國書畫作品專場(第一期)」36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除陳佩秋附合影的行書以16萬元成交外,其餘拍品成交價區間在1000元至4.1萬元。而3月20日結束的「華藝淘珍第七期」中的「暢遊·當代名家山水專場」10件拍品也全部成交, 共取得33700元成交額,成交價區間在880元至 14190元。
藝拍瞄準線上 不斷刷新認知-中國商網|中國商報社5
不過一些市場人士發現,近期的網拍中也逐漸有較高價格的拍品現身。這位人士說「通常我們認為高價位拍品不容易在線上交易,其實如果作品質量有保證,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 慢慢會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認可。」上海嘉禾拍賣董事長魏輝對中國商報記者分析道。
而前不久由藝典中國推出的「藝典夜場第一回·中國現當代藝術專場」也展現了一把線上買家的實力。該場拍賣39件拍品取得740萬元成交額、95%成交率。其中,周春芽的《紅寶石》以165.143萬元成交。除了這件過百萬元拍品,還有18件作品成交價超過10萬元, 如78.529萬元成交的羅中立《二月二龍抬頭》、50.622萬元成交的楊飛雲《藏族青年》、38.533萬元成交的周春芽《豫園假山》等,較好地刷新著人們對網拍固有的印象。
「周春芽的《紅寶石》如果放到線下拍賣,可能也會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只要作品質量被藏家認可,再貴的拍品也會有人買單。」藝典中國藝術總監陳潔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而網拍拍品的單價是否會隨著這一輪火爆行情而逐漸提高,陳潔認為這與大家最初體驗網購類似,「開始大家只會買一些小物件,但現在家用電器、裝飾材料甚至奢侈品都有可能在網上完成訂單,這說明隨著信用制度、審核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機構樹立的口碑,線上藝術品交易不會受限於單品價格」。
線上拍賣大勢所趨
一直以來,很多藏家習慣了購藏藝術品要「眼見為實」,面對線上拍賣的圖片下單,買到的藝術品與期待是否相吻合呢?
據一位在拍賣公司負責線上交易的部門主管介紹,曾有買家因拍品圖片與實物存在色差而提出退貨。他說:「線上拍賣不僅看不到實物,出價一瞬間很可能是非理性的,這就需要在未來完善對雙方約束的規則,以便減少爭議。」
針對這種情況,出於對買家負責的目的,一些拍賣公司的網拍都設有「7天無理由退貨」機制。「我們也在網拍平台註明『7天退貨』,但需要收取買家10%的費用。這是為了保護買賣雙方的權益。因為在無質量問題的情況下『無條件退貨』對委託人來說是一種傷害,並且對上一口買家也不公平。」魏輝介紹道。
同時,為了讓參拍者有更好的體驗,最近「直播+網拍」的形式也風靡開來,買家出價的同時可以通過直播多角度看到藝術品,並有專家現場講解。「即便如此,看到圖片和視頻其實只完成了對藝術品六七成的體驗,剩下的部分是需要與這件藝術品親密接觸來完成的, 完善的退貨機制就是為藏家利益做出保障而設置的。」陳潔說。
另外,還有一些線上買家對網拍最後5分鐘出價自動延時的功能稍有不滿。「這種延時很耗費精力,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都很痛苦。」一位網拍參與者這樣說道。不過也有人認為,能多次被延時的拍品肯定非常搶手,這種方式留給很多人更多思考和競拍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不斷推出的網拍專場中,拍品品類的年代幾乎鎖定在當代。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拍賣公司來說,之所以選擇當代的藝術品或工藝品上線拍賣,一方面減少了藏家鑑定的困擾,另一方面也省去了拍品審批的麻煩。
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下線上與線下大多拍賣業務的「不重合」。對於藏家群體的構成,有業內人士分析,古玩藝術品的真偽與價值需要靠一定眼力和經驗來判斷,因此,高端的藝術品交易仍會集中於線下,線上則更偏於大眾收藏,這是一種兩極分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線上拍品只是一些「價微質雜」的品類,目前只適合一部分以滿足個人喜好為目的的小眾參與,暫時不會成為市場的主導。
不過,在疫情發展並不明朗的當下,拍賣公司首先要考慮生存問題。線下拍賣全面「停擺」,那麼線上拍賣無疑成為了「救命稻草」。如此看來,線上拍賣或許會成為許多拍賣公司今年的「主戰場」。但當代部分的藝術品、工藝品畢竟只是拍賣公司業務中的一小部分,想要繼續拓展線上拍賣業務,還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文物局前不久印發了《北京市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支持文物拍賣企業依法開展網上拍賣的意見》。意見稱,從3月5日起,北京市文物拍賣企業申請舉辦網上文物藝術品拍賣會,申報流程全部可在線辦理。把網絡拍賣標的審核調整為告知承諾,減少了人員接觸、精簡了申報材料、縮短了文物拍賣會審核時間,以此大力支持文物拍賣企業開展網絡拍賣會。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拍賣是大勢所趨。在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在拍賣公司的主動「進攻」下,藝術品線上拍賣或將迎來一個新紀元。
來源:中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q-BmCXIBnkjnB-0zl_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