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起來在美國戰後打的局部戰爭當中,越戰看上去有點怪怪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一仗開始並沒有預計打到這種程度,而是一點一點逐步升級,從最開始向南越政權提供軍事援助然後派出顧問、特種部隊,打特種戰爭。接下來又升級到了美軍全面投入的局部戰爭或者叫全面戰爭,然後再重新回頭把戰爭變成「越南化」,最終撤出然後失敗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人感覺好像是「摸著石頭過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主要的原因是戰略上的誤判,這個戰略的誤判起自哪裡呢?起自對對方的戰爭意志和戰爭耐力的誤判。用侵越美軍總司令威斯特摩蘭的話講,整個戰爭期間我們沒有打輸過任何一場戰役。每次威斯特摩蘭給國內的報告都是打勝仗,都在講對方遭受了多麼慘重的損失。這樣一來,在美國的決策者的心目中形成的一個印象就是再加「一把油」這仗就打贏了,正是在這種錯誤的戰略判斷的基礎上,所以出現了越戰逐漸升級這樣的一個怪現象。當然最後發現所謂再加「一把油」仗就打贏了是一個錯誤的判斷,於是掉過頭來重新規劃就成了越戰「越南化」,最終撤出、失敗。換句話來說,當尼克森上台之後開始推行所謂「越南化」的時候,美國的決策者已經認識到這一仗打不贏了,剩下的是怎樣體面撤出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