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的背後

2020-05-24     古籍

原標題: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的背後

民國收藏家趙汝珍寫的《古玩指南》一書,可謂古玩業內比較系統的理論著述,數十年來被人們不斷解讀,也算是民國到現在的持續暢銷書了,想必涉及古玩收藏的人多都參閱過。《古玩指南》在民國出版的當時就很暢銷。此書大約寫了三年有餘,20多萬字,書中廣泛介紹了古玩的鑑賞知識,涉及古玩的種類與物品繁多。於1942年印出,一時間琉璃廠內外爭相傳閱。首印的500本不到20天就售完,於10月份又印了第二次。1943年3月,趙汝珍續寫的《古玩指南續編》依舊20餘萬字,推出後很快銷售一空。同年六月,他又寫出了十五六萬字的《古董辨疑》,面市後仍然得到了極大的推崇和暢銷。

其實在日偽時期,北平古玩界很是熱鬧,因沒了國民政府的監管,國外各類古玩商、冒險家、考古學家雲集與此。日本人以帝國軍隊駐紮的便利條件,大量搜集文物古玩,或運回國內,或倒買倒賣,以此謀生的古玩商和社會閒雜人士基本上多成了當時「一二線鏟子「,發大財的比比皆是。所以說,此書出版,相當火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與此相對應的日偽政府其他情況如何呢?當時北平社會所羨慕的公務員階層,處境也相當困苦。在日偽供職的許多「公務人」員曾在《華北新報》上登出《小公務員的生活》、《請為公務人員著想》等長篇文章。描述了日偽公務員的生活窘況。以一個中等科員來說,在1944年上半年,一個月加上補貼可以拿到240元。但當時的房租均價是30元到40元,一尺布要10餘元,一袋面則要200餘元(當時1根金條為10兩,1兩黃金相當於大約100銀圓,1銀圓大約等於0.7兩白銀)。一個科員的收人不要說養家,連自己的最低生存都成了問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此期間正值北平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於1942年2月25、26兩天,在北平召開了有各師團參謀長參加的軍事會議,會上對上述各項進行了研究並傳達了華北方面軍的「昭和十七年度(1942年)肅正建設計劃」和「關於肅正作戰實施要綱」。確定方面軍的治安肅正重點,放在以剿滅「共產軍」為主的作戰討伐上,年度的討伐首先對北平周邊的冀東、冀中、山東,然後再對太行山北部及晉、冀、豫和冀南等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1942年的一整年,北平以及周邊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古玩市場的火爆,主要是大量外國人的購買,學點鑑賞本領為了生存,這就是《古玩指南》當時暢銷的社會背景。

趙汝珍,東北人,系清末大理院少卿,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在北京西城區私利培育中學當校長。1935年11月河北省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與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勾結,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任委員長,在通縣宣布獨立。1935年12月15日,漢奸殷汝耕組織冀東地區撫寧、臨榆、盧龍、遷安、昌黎、灤縣、東亭、豐潤、遵化、玉田、寧河、薊縣、寶坻、平谷、三河、武清、密雲、順義、懷柔、昌平、通縣、三河二十二個縣。於通州(北京郊區通縣)創立"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後又改稱為"偽冀東自治防共政府"。偽政權於1936年11月又成立了偽冀東銀行,總行設於天津,趙汝珍的學生擔任偽冀東政府要職併兼任冀東銀行行長,由於這位冀東銀行行長漢奸能得到日本人和大漢奸殷汝耕信任,並官居要職。但文化水平不卻不是太高,思來想去還是請自己的老師趙汝珍出來幫忙,委任其為冀東銀行監事。好古玩卻沒有資本的趙汝珍,這回擁有資本和勢力之後,便利用自己的特殊關係和身份,大量收藏和買賣一些古玩藝術品。

有了資本的趙汝珍當時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古玩,隨後便把西琉璃廠榮寶齋東邊因倒賣孫殿英盜掘的東陵文物而事發的「尊古齋」盤了下來,1937年籌備1938年開業,取名為「翠珍齋」,由著名金石家壽石工題匾。隨著開店對古玩的認識和把玩,也苦於沒有收藏資歷,便籌備今後寫成一部古玩專業的工具書。書中廣泛介紹了古玩的鑑賞知識,其中涉及古玩種類,物品繁多,但描述多有過淺之感。《古玩指南》對元代瓷器的記述也未曾提及元青花,並對元代景德鎮瓷器缺乏相應的認識。比如書中所說「元代以蒙古入主中華,不重文藝,且享國不及百年,完全渡征剿生活,無暇於享樂事業,故元代瓷業無特殊進展,……元器多仿鈞窯」,又說:「元代官瓷最少,其器有青器、白器、印花、劃花、雕花等,進御之器亦甚精妙,器內均燒印有『樞府』字號。」此書中揭露了作偽和仿造的秘密手段和方法,大部分為道聽圖說和各家莊鋪所講的軼聞傳說,多數無證可憑。趙汝珍《古玩指南》之後又編撰《古董辨疑》全書分上下卷,共14章,內容分別為古人考證之不皆可靠、法書真跡辨、古帖辨、古畫辨、古銅鑑定辨、古錢考證、古鏡考證辨、宣德爐譜辨、瓷器考證辨、古玉辨、殷墟甲骨辨雜辨等。對古鑑賞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趙汝珍不僅好古,其實他的老婆也很有藝術天分。岳丈余戟門是清末著名學家,也是古玩收藏家。女兒是當年培育中學趙汝珍的學生,比趙汝珍小20歲也喜歡書畫。自然和趙汝珍走到了一起。他最先花巨資收購的是宣德爐,前後收集了一百多隻,凡是宣德爐譜上有的他全都有,在收的基礎上他又開始研究,他曾將宣德爐鋸開,冶煉考察宣德爐的合金比例。隨後法書、古畫、古帖、青銅、古錢、古鏡、瓷器、古玉、甲骨等分別收藏和研究,可謂是不義之財二用用之有道。至於趙汝珍與日本人在古玩上有沒有利益關係,這是毋庸置疑的。都已經成為日本傀儡「冀東銀行」的監事了,替日本人搜集中國的一些珍貴文物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叫中國很落後呢。其實民國琉璃廠當時絕大多數古玩商,都與日本、英國、美國、法國的文物販子都有瓜葛,比如盧芹齋在北京琉璃廠的「來遠申號」,其中很有門道的管復初就是聘請來負責古玩藝術品鑑定,大多數古玩要請他過目,再決定收購與否。由於盧吳公司資金雄厚,出的收購價高,故而國內文物精品幾乎任其挑選,有先睹為快的特權,很少有人能與它抗衡。由此,盧芹齋等在國內組織的嚴密供給網源源不斷地向巴黎總部輸送出古玩貨品。盧芹齋作為民國時期古玩商的一個縮影,有人說他有功,有人說他是中國文物流失的罪魁禍首,無論怎樣評價,作為一個涉及古玩的商家或藏家,道性是必須的。

多數人評價古玩收藏家趙汝珍:"算是在古董收藏上有研究的了。"但一些大家評論卻沒有這樣客氣:「對於一個合格的收藏家,收藏之道性,似乎也未達到那境界,甚至不惜做漢奸。實際上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家。「的確,趙汝珍的人生軌跡,對我們今天的收藏家仍然有警示意義,玩古玩也好,做一個收藏家也好,道德情操是首要的,也是立身之本。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失去做人根本。儘管趙汝珍有一段很不光彩的歷史,但他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不忘著書立說,在民國時期對我國的文物藝術品進行搜集、整理以及進行研究和鑑定理論的總結,有些理論和記述雖然不盡完善,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學術貢獻,其著作《古玩指南續編》、《古董辨疑》(上下卷)等對後代具有很大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AOtOQ3IBnkjnB-0zgF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