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物質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頂配

2022-06-12     37度悅讀

原標題: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物質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頂配

37度悅讀(ID:yuedu37du) 感悟人生冷暖,觸摸生活溫度!每晚8點,37度悅讀與您分享精彩美文,讓閱讀點亮人生!

智者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深有感觸,走過半生,歷經事事,洗凈鉛華。

慢慢便明白了,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家庭和睦,家人健康。最好的貴氣,不是錦衣玉食,而是內心豐盈,精神豐盛。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便是物質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頂配。【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物質低配,知足者富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說過:「知足者富。」

知道滿足,物有所度,欲有所止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世間之物,琳琅滿目,紛紛雜雜。而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卻少之又少。

若是過於追求物質,便會沉溺其中,被慾望操控。不僅會失去自我,迷茫困頓,還會折損福氣,陷入困境。

從前,有一大戶人家的員外去世時,將家中的田地,分給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生活簡樸且為人寬厚,只收取田戶很少的租金。

而二兒子生活奢靡,換了大院子,雇了新的僕人,整日飲酒作樂,呼朋喚友。

即使這樣,他依舊不懂知足,常常壓榨租戶。

後來,田戶們不堪其苦,紛紛棄耕離去。

而大兒子卻因為懂得知足感恩,受到眾人的敬重,生活越來越好。

一位作家曾說過:「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其實,人這一生,擁有的錢財都是註定的,是修為的結果,也是福報的顯化。

捨棄慾望的誘惑,才能收穫內心的寧靜。捨棄外物的牽絆,才可獲得心靈的自由。

智者知足,愚者貪多。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生活節儉,物質低配,故而活得從容不迫,自在洒脫。

家庭高配,愛出者返

古人常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行至半坡,方才懂得,家庭和諧才是最大的福氣,家人支持就是最大的底氣。

家,是愛意流動的場所,是真情互換的地方。真心相待,互相關愛。家庭就會形成向上的磁場,和順的氣場,從而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古時候,有一位唐姓縣令,妻子總是嘮叨,喜歡抱怨。為此,縣令很是苦惱。

一天,縣令走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道長。道長見與其有面緣,便問因何而憂。

縣令說起妻子脾氣不好,家庭不和睦。

道長見此說:「你這不也是在抱怨妻子嗎?」縣令聽後,頓悟,原來自己才是問題的關鍵。

從那之後,每當妻子抱怨時,他便細心勸慰。妻子生氣時,他就連忙認錯。

慢慢的,他發現妻子臉上的笑容多了,生活也越發順意了。

《道德經.第九章》里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總是爭論對錯,關係難以長久。總是計較得失,彼此無法靠近。

用關心代替指責,用理解代替抱怨,用熱情代替冷漠。便能在溫暖中獲得力量,在平凡中感受幸福。

精神高配,自勝者強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裡面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夠打敗敵人,是外在堅強有力的;能夠戰勝自己,才是內在精神強大的。

人與人最本質的差別,就是精神層次的不同。

精神高配的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淡然自若,平和冷靜。從而洞悉規律,順勢而為,走出困境,掌握自己的命運。

明朝時,有一名謀士叫楊潛,每次打仗時,總能未卜先知,化險為夷,深受皇帝的重視。

但是,在一次出征中,因統帥指揮失誤,楊潛失去了一條腿。

自此,他便回家休養,昔日風光不再,好友親信紛紛離去。

但他並未因此沉淪,而是慢慢習慣用單腿生活,每日看書種菜,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後來,成為了書院的先生,培養出了許多名人能士。

有人說:「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

人生在世,事事無常,總會經歷磨難,遭遇不順。

唯有保持精神飽滿,內心充盈,意志堅定,才能抵擋命運的風霜,活出精彩的人生,成為命運的主人。

曾仕強先生說過:「人生這場修行,要儘量保持精神愉悅,身體勤勉」。

確實如此,人生的下半場,最好的狀態,莫過於生活節儉,家庭幸福,精神獨立。在低配的物慾中,擁有頂配的靈魂。

物質低配,知足常樂,才能積攢福氣;

家庭高配,真誠相待,才會擁有貴氣;

精神頂配,獨立自信,才能掌握命運。

餘生,願我們內在富足,外在簡樸。入世有家庭的溫暖,出世有精神的慰藉,身心皆可安放,靈魂皆有安處。

作者:木木,一名熱愛寫作的上班族,平時喜歡閱讀國學方面的書籍,對儒釋道文化很感興趣。希望通過文字治癒自己和他人。來源:老子道德經(ID:LZDDJ-1)

37度悅讀(ID:yuedu37du):感悟人生冷暖,觸摸生活溫度!每晚8點,為你分享精彩美文。圖片摘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你若喜歡,為悅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734022984e094089706367b26a1098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