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全44歲人生:小人物 大英雄

2023-06-25     一盞歷史

原標題:蔣正全44歲人生:小人物 大英雄

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愛護孩子的父親,一個支撐起整個家庭的頂樑柱。

16歲前的人生,自由,

16歲後的生命,沉重,

44歲最後時刻,偉大。

他是一個小人物,也是個大英雄。

16歲前的自由:家庭、童年、青年

1978年3月一天,重慶江津區朱楊鎮板橋村,家中七兄弟排名老大的蔣忠雲非常高興,因為妻子羅永書生了第一個孩子,男娃子。

他給兒子起名「正全」。

江津區,地處重慶西南,居長江要津,是中國長壽之鄉。

朱楊鎮,在江津西部,一條臨江河穿越而過,匯入長江。

一碧江水,兩岸蔥蘢。

沿著臨江河入江口向北騎行30分鐘,到達茨壩車站,踩過成渝鐵路軌道,翻過一片茂密的竹林,再越過長滿浮萍的池塘,順著崎嶇的小路,就可以看到蔣正全家的5間土牆房子,門楣上刻著「勤儉持家」橫批。

左右石刻對聯:天下良圖要先進,世間百技講科耕。

蔣正全家的老屋

蔣正全慢慢長大,妹妹正英出生,家庭負擔加重。爸爸父親蔣忠雲除了種地,還做起一位搬運工,成為「棒棒軍」。

肩上扛著一米長的竹棒,沿街遊蕩攬活,他們被他們爬坡上坎,給人搬運東西。

由於蔣正全經常干農活,從小就又黑又瘦,但性格開朗,喜歡跟同學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他跟和自己家相隔一條小河的羅華金關係最鐵,形影不離。

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羅華金經過蔣正全家,並在門口喊:「蔣正全,上學了!」然後兩個小夥伴就蹦蹦跳跳,有說有笑地跑向4公里外的板橋小學。

臨水而居,小時候頑皮好動的蔣正全,很快學會了游泳,而且水性頗佳。家門不遠的河溝,即便豐水季,他也可以游幾個來回。

兩人經常相約到河邊戲水玩耍,一次游個200-300米都沒問題。

在板橋場,有一座歷經180餘年風雨的古橋——利濟橋。利濟這個名字,取「利人濟世」之意。

每個朱楊鎮的人,總喜歡去橋上走走。蔣正全也不例外。

蔣正全吃得苦,從小就上山幫家裡割豬草,下地收莊稼。

他是個「熱心腸」,鄉里鄉親有啥紅白、喜事,需要搭把手的,只要喊一聲他的小名:「蔣蠻子!」他就會笑嘻嘻地出現。

「別人家的事情,他像對待自己家的事情一樣,捨得出力!

鄰居家著火,他幫忙迅速撲滅蔓延的火勢,差點把自己燒了。

十幾歲時,就在家門前的堰塘里,他救了一個落水的兒童。

16歲後的沉重:為家庭而活

父親蔣忠雲的身體變差,做搬運的工作越來越吃力。

16歲,初中畢業後,做了段時間農活,蔣正全決定跟著四叔蔣忠富,外出打工賺錢。

剛開始年齡太小,只能在工地上打零工,做些別人不願乾的苦活、累活。

性格樂觀向上,吃苦肯乾的他,很快學會了扎鋼筋,一天工資從兩百到三百多,做了五六年鋼筋工。

幹活時,手被劃破了,擦掉酒精,簡單處理下,繼續干。

最難熬的是夏天,鋼筋燙手,溫度能達到60度。

上面烈陽暴曬,下面混凝土蒸熱,雙重摺磨。

年紀輕輕的他,開始有了白髮,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

2000年,蔣正全跟表哥候明懷學做木模工,慢慢熟練,收入提高到一天四五百,一直干到現在。

工作雖然辛苦,他熱心助人的習慣仍然保持著。周邊鄰居和親戚朋友對他評價都很高。

在外務工期間,一起幹活時,他也總是把輕鬆的活讓給年齡比較大的工友,自己專挑重的。

大家都說他太老實了,他總會笑著回答:「沒事兒,我年輕可以多做些,還有力氣。

回到家裡遇上鄰居哪家修房子,他都會用自己木工手藝,去幫忙。

蔣正全是個心善的人,可也講原則,但他是動口不動手,總是能靠講道理把人家說服。

碰上有些工地幹活的錢不好結算,蔣正全會和用工方據理力爭,不僅將他自己的工錢討了回來,還幫工友們將錢一起討回。

一次初中同學聚會,老同學曹潤跟他握手,就感覺到他手上有一層厚厚的老繭。問他在工地幹活這麼辛苦,怎麼的不回家?

他說:「很累很苦,但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我得堅持下去。」

人生大事:結婚、兒子、離婚

隨著年齡增高,父母開始操心他的婚姻大事。

身高1米8,體型消瘦,掙錢也行。

可是為人忠厚老實,性格比較內向,不擅長和異性交往。

在外務工期間,他一直沒遇到願意的姑娘。

村裡人介紹的姑娘,又嫌他常年在外,不能顧家。

開始他也不急,便一拖再拖。

妹妹都出嫁了,他還沒對象。

一直到父親蔣忠雲身體更差,干不動搬運的活只能回家。

家人決定這件事必須動真格。

父母和他合計,下決心先建新房,再準備一份豐厚的彩禮。

於是拿出一部分積蓄,在老屋前的空地,修了一幢兩層的磚瓦房。

由於還要留足彩禮錢和辦婚禮的錢,外牆沒有貼瓷磚,頂部搭了個彩鋼棚隔熱避雨,除了添置家具,屋內的裝修十分簡單,一樓水泥地,二樓鋪有地板磚。

拖媒人,十里八鄉的求親。

35歲的他,終於結婚。

家裡內外都貼上紅色的「喜」字,客廳牆上掛著「家和萬事興」,新人的臥室牆上還掛著的「幸福」的十字繡。

2013年底,兒子出生。

可是好景不長,2019年夫妻兩人因為感情問題離婚,兒子判給他,妻子離開他和兒子。

44歲人生停止:最後時刻的偉大

離婚後,生活還要繼續。

兩個老人年齡都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每月每個人只有120元的養老金,家裡開銷就全靠他外出打工掙錢。

在老家,蔣忠雲夫婦拖著不太好的身體,操持著家務,照顧孫子。

接送孩子上學,有時可以坐一段車,全靠步行走到學校差不多要50多分鐘。特別是冬天,天不亮就得出門。

爺爺蔣忠雲,肺上前幾年查出有陰影,是腫瘤,接受保守治療,一直在吃中藥調理。

即使這樣,一輩子勤快的老人也閒不住。

不僅忙著自己的莊稼,種了包穀和紅苕,還把一些別人的撂荒田,種了三四畝,收割穀子全靠他們自己。

養了雞,為了給孫子吃新鮮雞蛋。

家旁邊的一個小水池裡,游著幾隻鴨子,也是老夫婦喂的。

豬圈裡的3隻豬,則是蔣正全的特意安排。

每年過年才能與家人團聚,他都要親自動手殺豬過年,陪兒子吃火鍋。

在外地,為了孩子和老人,也更加節省。

工友們抽十多元一包的煙,他只抽七八元的。但給父母寄錢,從來不含糊。

平時除了生活費,拿到手的工資幾乎都會往家裡寄。

每到春節,不管在哪裡打工,他必定都會回家看爸媽。

今年由於疫情,4月份,蔣正全才和幾個朋友離開重慶老家,先是在貴州打了20多天零工,5月8日來到陝西渭南一處樓盤工地做木工。

工地附近的租住屋內,這是一間不到20平米的小屋,屋裡放置著一張1.5米的大床和兩張架子床,再無其他家具。

他的物品也很少,一條涼蓆,單薄的被褥,一些破舊的衣物,一頂黃色安全帽和一些生活雜物,沒有一件超過百元的物品。

4人分攤房租,他每月只用付75元。

他跟工友說,想把錢都攢下來,明年就不出來做活了,想和妹妹一樣,在老家開一間快遞站,照顧孩子和父母。

每天早飯和晚飯和工友們隨便吃點,中午吃村口的盒飯。他吃得最多的有兩種,一種是12塊一份,三素一葷,另一種10元一份,全是素菜。

本來不捨得吃葷菜的,想到得吃點肉,才有力氣下午幹活,就選12元的。

迎來人生最後時刻。

8月8日11時53分,一輛失控的汽車撞開護欄衝進了西安市閻良區二龍口水庫。

在附近遊玩的蔣正全和工友狂奔200米,沒有猶豫,跳入水庫,搶在汽車沉沒前救出了車內的5人。

但蔣正全因體力透支,沒能回到岸上,當時他距離岸邊只有兩米。

他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平時他在人群中,是那麼普通,就像我們身邊每一個普通人;

可是在他人危難時刻,他用偉大的行動,點亮人生最後時刻。

守正救全英靈不朽 捨生取義浩氣長存

致敬英雄!銘記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73207b49299c4e9a31ce40892f443c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