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臘》 晉•裴秀
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
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
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
穆穆我後,務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
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
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
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
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遊,享壽萬年。
臘八,顧名思義,就是臘月初八,在這一天,古人們要舉行冬祭,用收穫的穀物、捕獲的獵物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稱「臘祭」,習俗是喝臘八粥。
而我們中國人把農曆12月份稱為「臘月」是有原因的,為了表明這歲末的祭祀是用獵取的野味,於是就將「獵」去「犭」旁,加「肉月」旁,而成「臘」字。所以這「臘」,也就成了在年終用「獵取的野禽、野獸」,來「祭祀百神、先祖」的專用詞了。這就是「臘」與「臘祭」一詞的來源。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
「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臘月里的民俗很多,最重大的節日就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
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
北齊詩人魏收的《臘節》詩中有「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的句子,用的就是這兩個典故。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
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
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民間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五穀之神。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民間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五穀之神。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二十四節氣•小寒┃「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二十四節氣 • 秋分┃「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二十四節氣•小雪┃「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二十四節氣•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二十四節氣•立冬┃「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
二十四節氣 • 霜降┃「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石泉碧漾漾,岩樹紅離離」
二十四節氣 • 寒露┃「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二十四節氣 • 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二十四節氣•處暑┃「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二十四節氣·立春┃「春雨洗殘雪,春風輕布衣」
二十四節氣·穀雨┃「槍旗冉冉綠叢園,穀雨初晴叫杜鵑」
二十四節氣·春分┃「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二十四節氣•冬至┃天台人過冬至:請老太公,擂冬至丸
二十四節氣 • 小暑┃「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二十四節氣 • 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二十四節氣 • 大暑┃「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二十四節氣 •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二十四節氣 • 立冬┃「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二十四節氣·立秋┃「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