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大破捕魚兒海,一戰成名,朱元璋比之衛青、李靖,進封涼國公

2023-05-26     一盞歷史

原標題:藍玉大破捕魚兒海,一戰成名,朱元璋比之衛青、李靖,進封涼國公

藍玉是明朝洪武年間非常關鍵的一位勛臣。他是明朝建立以後新興的軍事貴族。他得勢之時,開國元勛舊臣或故去,或已年老。他的崛起正好滿足了朱元璋對軍事權力進行更新換代的意願。洪武初、中期的很多戰爭他都有參與,而在洪武后期的征伐中主要便是以他為主角。他的垮台也象徵著明朝勛臣主政時代的結束。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他早期的崛起與常遇春的扶持和極力推薦脫不了關係。他真正崛起是在洪武二十年跟隨大將軍馮勝出征納哈出時。當時馮勝與常茂翁婿不合,加上朱元璋有意打壓舊勛臣,便以此為藉口讓藍玉取代了馮勝成為大將軍,駐守北方邊境。而真正奠定他地位的則是出征捕魚兒海,大破元主脫古思帖木兒一戰。這也是他人生最巔峰的時刻。

洪武二十一年左右,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繼承元主之位,時常派兵進犯明朝的北部邊境。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命藍玉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征捕魚兒海。

藍玉當時正駐紮在薊州。接到命令以後,他當即率領大軍從薊州經大寧,到達慶州。這時前哨偵查得知脫古思帖木兒及元軍的主力都在捕魚兒海。他於是領大軍長驅直入,往捕魚兒海方向前進。在離捕魚兒海尚有四十里時,大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也沒有碰到任何的蒙古勢力。當時軍心有些沮喪,士氣低落,眾將擔心再繼續深入會陷入糧草補充不及時的困境,且會勞師遠征,無功而返。這對朝廷,還有軍隊,都是不利的。當時的蒙古軍隊打的是這樣一個主意,利用草原之上廣袤空間作為戰略周轉,敵來我退,敵去我返。這一直都是蒙古軍奉行的戰略,洪武朝是如此,永樂朝也是。這一戰略考驗的就是明軍的耐心、時間和行動能力。

當時大家都主張返回。當時副將定遠侯王弼對藍玉及眾將領說:「我等提十數萬大軍,深入漠北,一無所獲就班師回朝,怎麼向陛下復命啊?」藍玉當時剛成為明朝的中樞將領,也想著證明自己,穩固地位。於是一咬牙便同意了王弼的說辭,堅持繼續北征之路。

沿路之上,為了防止行軍被蒙古人發掘,藍玉命令大軍挖地洞做飯,不讓任何煙火外泄。就這樣一路前行到達了捕魚兒海。可是此地仍然不是元朝中樞及大軍所在。經過探查,元軍遠在捕魚兒海東北八十里之處。既然已經到了這裡,更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藍玉於是命王弼為先鋒,率領輕騎以迅雷之勢,直接到達蒙古軍駐地所在。當時蒙古人認為此地遠離明朝邊境一百多里,因為糧草的緣故,明軍很少會選擇這麼遠的長途襲擊,所以沒有任何防備,再加上當時大風揚沙,白天也跟晚上一樣,能見度非常低。這直接了導致了明軍對蒙軍營地發起進攻之時,他們才真正發掘。結果自然就是大敗虧輸。

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及太子天保奴率領數十騎逃跑,太尉蠻子等被殺,擒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妃嬪、公主一百餘人,吳王、代王及平章以下三千人,以及蒙古男女七萬七千餘人。後來的永樂大帝朱棣一次北伐有時也就俘虜十幾個人,甚至都見不到蒙古人的蹤跡。可以想見,藍玉此次是多麼大的一場勝利。捷報奏至南京,朱元璋大喜,賜璽書褒獎,將之比為漢之衛青、唐之李靖。班師回朝之後,藍玉當即被晉封為涼國公。

其實這一次戰役的勝利並沒有太多的戰術,主要的一點就是利用了蒙古軍的麻痹心理,耐心堅持長途深入,出其不意打了蒙古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是明初非常典型的一次草原戰役。藍玉能夠聽從屬下建議,當機立斷,堅持不懈,是這次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明史》。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57b205d70338a98684711b1bd98cbd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