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由
來源 | 富小書原創
當你不局限於眼前的行車走卒,放開眼界,你才能看到更遙遠的未來。
余秋雨曾說:「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
人生路漫漫,蜿蜒綿長。
行至分岔路口,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著你的命運軌跡。
不沉淪於命運的溝壑,不畏懼生活的荊棘叢林,你才能看透前方的迷障。
其實,人生並不複雜。為人處世之道,盡藏在這四個比喻中。
如水般能屈能伸
《菜根譚》有言:「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過分炫耀,不懂得藏拙,只會招人嫉恨。
曹睿時期,司馬懿與曹真同為被任命的託孤大臣。
可是,相比曹真的爭強好勝、鋒芒盡顯,司馬懿則更懂得隱忍,處事能屈能伸。
諸葛亮二出祈山時,曹真做事激進。
急於求成的他,被諸葛亮算計,損耗了大量的兵將。
司馬懿得知此事後,他主動請旨說:「蜀兵糧草只夠支撐大軍停留一月。我軍只需堅守,待時間一到,蜀軍自會退兵。到那時,我們再乘機追殺,必能勝之。」
同時,為防止諸葛用兵狡詐,司馬懿還提出,追擊敵軍應觀其虛實。切勿因一時疏忽,冒入敵軍重地。
不僅如此,司馬懿還考慮到曹真為人,多次叮囑傳旨官員,千萬不要向曹真透露,此計策是他進獻的。
司馬懿的謀略過人,不僅贏得了朝臣的稱頌和尊敬,還獲得了曹睿的信任。
曹睿去世,幼主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和曹爽受命輔助皇帝處理朝事。
曹爽好爭權,作為尚書台首輔的他,大力提拔身邊的親信,想盡一切辦法來削弱司馬懿的權力。
司馬懿對曹爽的野心早有察覺。他深知人事的任免大權,早就被曹爽獨攬。
如果貿然與其相爭,不僅會讓自己陷入泥潭,還會危害到家族的利益。
他知道,此時最好的應對之策,便是暫避鋒芒。
於是,他以夫人病逝,自己哀痛過度引發舊疾為由,遞交了辭呈。
同時,司馬懿還散播自己病入膏肓的消息,矇騙住曹爽。
但野心勃勃的司馬懿,並不甘心常年居於人下。
他暗地裡收養死士,招兵買馬。待到曹爽陪著皇帝,去高平陵祭祀之時,立即發動政變,把曹魏政權一舉拿下。
《周易》曾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人生路上,平坦大道有之,荊棘險境亦有之。
不可一昧鋒芒畢露、隱忍退讓,應知進退,懂屈伸。
我們應當像流水般可急可緩,如此才能從容面對急彎險道和筆直大道。
如月般滿而不滿
世間萬物,或圓滿,或缺憾。
追求無缺,深陷於虛幻的完美夢境,最後只留得精神頹喪;渴望圓滿,沉溺於力所不及的目標,最後只落得徒勞傷身。
人處於世,若過於追求完美,只會累人累己。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算盤對主人說:「我有十三根檔,每根檔上有三個空缺。每個空缺上,缺一個算珠,下邊缺兩個算珠,一共缺三十九個算珠。」
主人聽罷,覺得有缺應當補上,說:「我給你補齊。」
缺口全部補上之後,算盤卻再不能用了。
補齊最後一點空缺,不留一絲空間,不僅沒有提升算盤的功能,反而變得毫無用處。
生活中,有的人為了工作,將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令自己神經緊繃,忘記了生活的色彩。
此種人生,是乾癟而枯寂的,如同被束上了僵化的繩索。
而真正達到大成之境的,反而是求缺之人。
在建築學上,有一個獨特的名詞:伸縮縫。
其意為建築物之間不能完全緊密連接,要在一定距離之間,留有一個伸縮的空間。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房屋、馬路、橋樑等,都會留有伸縮縫。
這樣的話,當空氣發生冷熱變化時,結構體即使發生熱脹冷縮,相互擠壓碰撞,也不至於出現形變和裂痕。
季羨林先生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或許,滿而未滿,才是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人生如月,圓滿與殘缺都是常態,保持平常心,才能微笑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如杯般守口修心
《增廣賢文》有言:「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過多的言語,並不能給人增加好感,反而會成為傷人的利器。
一個真正成熟穩重的人,都懂得學會閉嘴。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小莉性格外向,做事有條不紊。負責公司外勤的她,即使在處理棘手的問題時,也很少出錯。
可即便如此,小莉也未能得到老闆的嘉獎和提拔。
原來,究其原因,是她的口無遮攔導致的。
她說話不掌握分寸,不顧及場合和時間。只要一有說話的機會,她就毫無顧忌地一吐為快。
她跟同事閒聊時,時常抱怨老闆不懂得欣賞人才,自己明明能力出眾,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待遇;
在開會時,老闆話音未落,小莉就迫不及待插話,口若懸河地說了起來。
有一次,當小莉談下一個項目後,她洋洋得意地領著客戶,去辦公室找老闆簽名。
等老闆簽完協議,客戶誇讚說:「您的簽名大氣雍容,蒼勁有力,實在是好!」
老闆聽完,很是受用,正想客氣一番,小莉卻不合適宜地插嘴道:「我們老闆這倆字,練了足足三個多月呢,當然氣派。」
聽到小莉這麼說,老闆的臉色通紅,神情尷尬,只得乾笑兩聲。
不久,當小莉合同期滿後,老闆覺得小莉不夠穩重,便找了個理由,直接辭退了她。
小莉的多言,不僅沒有為她的事業添磚加瓦,還會顯得她浮躁和輕率。
孔子曰:「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懂節制,方長久。
一味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只會讓人生厭。
唯有如杯般守口修心,才是為人的一種智慧。
人生變幻無常,少說多聽,謹言慎行,方可修心養性。
如棋般識局掌局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過一個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其他90%,由你對發生的事如何反應決定。
也就是說, 你對待一件事的處理方式,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事情的走向和結局。
作家輝姑娘曾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有個人開了家日料店,因為品類豐富,口感獨道有特色,前來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
隨著店裡的生意越發火爆,員工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多。
但是,老闆卻並沒有給員工提高待遇的打算。
不僅沒有漲工資,老闆甚至還想延長店鋪的營業時間。
他認為,好生意並不一定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倘若生意變差,賺不到什麼錢的時候,員工的高薪資便會使自己虧得更多。
結果,員工的工作熱情受到打擊,工作也沒有以前那麼上心了。
當老闆留意到免費的醬油消耗太快時,便費盡心思找到一款瓶蓋孔很小的瓶子,用它來裝醬油,以此減少顧客對醬油的使用。
他自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店裡的醬油消耗不減反增。
原來,客人嫌醬油倒得太慢,耽誤時間,便抓了幾個瓶子一股腦地往碗里倒,更有甚者直接掀掉蓋子倒。
老闆眼光短淺,心思全放在眼前的短暫小利上,最終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體現在他的認知和處事能力上。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人生如棋局,識局者生,掌局者贏。
當你不局限於眼前的行車走卒,放開眼界,你才能看到更遙遠的未來。
王小波說:「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
人生的常態,便是變幻無常。
唯有看清人生的起伏,才算是最好的生活意義。
不因他人刁難而憤懣,如水般能屈能伸;
不因追求完美而不甘,如月般滿而未滿;
不因言語失量而傷人,如杯般守口修心;
不因格局狹小而膚淺,如棋般識局掌局。
人這一生,坎坷和困苦是不可避免的。
點個在看,我們能做的,便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學會與生活和解。
作者簡介:紀由,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 ,嚮往美,追求一切令人平和的夢,本文首發公眾號: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若喜歡,為悅讀君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