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擔心「尾巴搖狗」:新冷戰開打,澤連斯基的窘境隨時會到來

2023-12-11     陳虎點兵

原標題:美學者擔心「尾巴搖狗」:新冷戰開打,澤連斯基的窘境隨時會到來

看了這個標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問一句:「尾巴搖狗」是怎麼回事?這究竟是個什麼梗?按我們通常的思維邏輯,不是狗搖尾巴嗎?現在怎麼成了「尾巴搖狗」了呢?

「尾巴搖狗」這個梗是來自於美國戰略學者對俄烏局勢的最新思考。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能看到,在俄烏衝突當中,烏克蘭的形勢不太妙。攻現在肯定是攻不動了,守能不能守得住,能守多長時間,這事還不好說。

那麼既然攻不動,守能不能守得住又不好說,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烏克蘭肯定在考慮這個問題,但考慮這個問題的恐怕不僅僅是澤連斯基。站在烏克蘭背後的美國也一定在考慮這個問題。

美國就是這個樣子,一旦出了問題,不光是當權的當政的政客們要考慮問題,他還有一堆的戰略諮詢人員,所謂的戰略學者們也會考慮相同的問題。

我看到上個月底的時候,美國的彭博社就刊登了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布蘭茲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第二次冷戰正在美國及其盟友與歐亞專制軸心國之間展開》。文章的名字有點長,也有點繞,說白了就是美國現在正在打第二次冷戰呢。

在這個標題之下討論的就是,美國應該怎樣才能打贏第二次冷戰。那麼布蘭茲在他的文章當中特別專注的討論了在第二次冷戰背景下的小規模熱戰。

按照布蘭茲的說法,隨著國際緊張局勢的加劇,敏感地區的戰爭將考驗雙方的實力。布蘭茲認為,當下的巴以衝突,以及之前的敘利亞危機、葉門衝突、烏克蘭危機都是第二次冷戰背景下的小規模熱戰。

而這四次小規模的熱戰,其中最早的兩次敘利亞危機和葉門衝突,結果明顯對美國不利。巴以衝突正在進行中,所以布蘭茲沒有下定論。而俄烏衝突對於布蘭茲來說,他不能打當下當權的拜登的臉,所以他認為俄烏衝突有效地抑制了俄羅斯擴張的「野心」。言下之意,結果雖然還沒出來,但是就目前來看,這一仗是應該打的,打的是對的。

那麼接下來如何應對第二次冷戰背景下的小規模熱戰呢?和美國大多數的戰略學者一樣,到了這個時候,布蘭茲就開始充「大神」了。巴拉巴拉地說了一堆,整整的六大經驗教訓。

其實我看了一下前三條,基本上我們的軍迷網友都能說個大差不離。比如說:通過小規模的熱戰為大規模熱戰積累經驗,再比如說:要加強盟友之間的團結,打架要打群架。倒是後三條有點意思。

後三條講什麼呢?後三條專門專注在講「代理人戰爭」。其中第四條講的是,要注意代理人的可控性。按照布蘭茲的說法,「代理人戰爭」這個辦法很好用,效費比很高。但是代理人和我們美國之間意識形態未必是一致的。所以在扶植代理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代理人的可靠性。在運用代理人的時候,也要隨時注意能不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條講的是應該控制小規模熱戰的烈度,要利用它,但是要避免它的升級。顯然在這個地方,美國的戰略學者們對當下美國的實力並不是充滿信心的。所以他要利用小規模熱戰,但又害怕小規模熱戰升級為大規模熱戰。

那麼最後一條,第六條的經驗教訓,講的是什麼呢?講的是不要過度投入,就像當年的越戰那樣,自己直接下場了,把「代理人戰爭」打成了自己的戰爭。而且自己的對手又是別人的代理人。本來是自己在打「代理人戰爭」,結果主客易位,自己在打一場跟別人的代理人的戰爭。那麼看明白這三條,下面的結論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布蘭茲的說法是這樣的,在應對第二次冷戰背景下的小規模熱戰時,美國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把控介入和退出的時機。「把控介入和退出的時機」,奧妙在後兩個字—退出。把握退出的時機,於是亮點就來了。

接下來布蘭茲的文字是:美國既要打「代理人戰爭」,也要避免其變成成本高於收益的無底洞。美國必須保留與對手進行妥協的靈活性,在必要時應果斷放棄代理人,而非陷入「尾巴搖狗」的窘境。

這就是「尾巴搖狗」。這個梗是怎麼出來的,不能不說,西方學者們的造詞能力確實是很強的。「尾巴搖狗」這個詞,讓我們看了既詼諧又形象,充滿著想像空間。不知道烏克蘭人澤連斯基看到了會是怎樣的一個感受。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f197fb6a04c11e967867f62f7fd7f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