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扶持我國崛起,不僅砸錢還送人,最後帶來哪些影響?

2023-06-29   歷史述

原標題:蘇聯為扶持我國崛起,不僅砸錢還送人,最後帶來哪些影響?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曾因實力強大而處於世界頂峰,也曾因為閉關鎖國而受到過很多國家的輕視甚至侵略。然而中國能在戰亂不休的幾十年里獲得最終勝利,成功建立新中國,並且只用了幾十年就發展到如今地步,不得不提給予了我們許多援助的國家——蘇聯。

雖然在國際關係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多數時候都是金科玉律,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和我國卻打破了這句話的定論。無論是在對日的反侵略抗戰,還是我國內戰的解放戰爭,抑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各方面發展。蘇聯老大哥都向我國伸出了珍貴的援助之手,將初生迷茫的新中國推上了正軌。

蘇聯的援助雖然並不是無條件的,並且在之後,蘇聯與我國也存在「交惡期」,但是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不管蘇聯出於何種目的,對我國的幫助卻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理應銘記歷史,心懷感恩。

蘇聯援華

可能很多人都很疑惑,當時蘇聯到底給予中國哪些幫助呢?這些援助又為我國帶來什麼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了解當年蘇聯援助我國的真相。

對此類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三秒點贊按鈕觸發神奇特效,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視頻,也可以點個關注,既可以瀏覽往期內容,也不會錯過後續的精彩內容。話不多少,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蘇聯支援我國的緣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國家的地方就有博弈。蘇聯為什麼要援助我們,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蘇聯國際戰略和政治的需要。蘇聯艱難的二戰勝利,雖然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但也因此讓蘇聯一飛沖天,一舉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強國,更在歐洲、亞洲乃至全球都攫取了相當多的政治經濟利益,不過它的布局重心依舊是在亞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和「代表」,蘇聯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時難免會感到勢單力薄。這並非是說蘇聯的實力不行,而是說蘇聯戰略布局上和羽翼上沒有足夠的牽制力量。

蘇聯的盟國主要是依附在它周圍的傳統內陸國家,而美國不同,盟友英法德日等國家,其力量的輻射範圍和來去自如的戰略縱深,一度影響了蘇聯的戰略防禦和進攻理念。

為了避免類似「囚籠」的危機,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且具有廣袤面積的東方巨龍中國,無異是破解局面的最佳選擇。而新中國剛剛成立又急需援助建設和發展,雙方可謂是「量身定做、一拍即合」。於是,「一邊倒」的國策應運而起。

中蘇友好宣傳畫

在觀看本期內容之前,各位觀眾認為蘇聯給予我國的幫助有哪些,可以在評論區打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抗日戰爭時期的援助

1931年9月,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我國的全面抗戰正式開始。在1937年到1941年這四年抗戰的時間裡,除了中國人民奮起抵抗外來侵略外,有一個國家給出了更大的幫助,這個國家就是蘇聯。此時我黨和國民党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中華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邊緣,請求蘇聯給予中國大量的軍事援助。

隨後蘇聯在一個月內向中國援助了軍事裝備350架飛機,200輛坦克,236門大炮。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聯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同時還向中國派遣了飛行員,炮兵和坦克手,用來幫助中國訓練專業軍事人員。

米格戰鬥機

在此期間,蘇聯還派出了軍事訪問,為我軍的進攻和部署提供建議。當時的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還在實施綏靖政策,只有蘇聯是真心想幫助我國抵抗敵軍,還多次在國際上站出來幫我國說話。

當時我國的空軍力量還很落後,並且世界各國都對中國進行了軍事封鎖,只有蘇聯願意協助,其援助的戰鬥機主要是伊15和伊16,這款戰機當時面對日軍的主要戰機九六式,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不僅如此,蘇聯還在1937年向中國派出了戰鬥機和轟炸機,並選拔了一批優秀的飛行員協助我軍作戰,讓我軍在抗日戰爭中減少了傷亡。南京保衛戰時,蘇聯飛行員就已經開始參戰了,並擊落多架日軍戰機。

九六式戰機

在四年時間裡蘇聯先後派出三十多萬兵力參加中國抗戰,這些援軍和我軍一同抵抗日軍的侵略,其中包括軍事顧問近3000名,以及數千名飛行員,還有2000多名機械師,工程師等航空輔助人員,為中國培養了一萬多名航空技術人員。

蘇聯在二戰時期因為頻繁的和德軍進行作戰,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擊退納粹後,只剩和我軍對抗的日軍還堅持不投降。那時,蘇聯已經開始計劃給日軍最後一擊了,打算將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盡數消滅。

到1945年8月,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隨後蘇聯便派出了大量的空中部隊,對駐紮在東北重要地區的日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同時,派出了一支將近一百五十萬人的軍隊,分成幾路向日軍襲來。

二戰時的蘇聯空軍

結果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號稱日本王牌部隊的關東軍就在蘇聯鋼鐵洪流的進攻中被擊敗,最終大部分的日軍都已經喪失了鬥志只能選擇投降,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日軍異常頑固,還在抵抗,不過很快就被蘇聯軍隊殲滅了。

蘇聯的出兵加快了我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進程,也讓我們減少了必要的傷亡,也為之後的長久合作奠定了基礎。終於在我國人民的殊死抵抗下,1945年9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解放戰爭時期的援助

1946年6月,距離抗日戰爭勝利還不足一年,本以為中國可以不用再忍受戰亂之苦,可以一心安穩發展,但由於蔣介石的挑釁,最終,國共雙方爆發了波及全國的內戰——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

當時的蔣介石因為有著美國在背後給予的幫助,野心開始膨脹,想要獨自霸占中國政權,狂妄自大的蔣介石認定我軍根本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開始利用先進的裝備和人數龐大的軍隊對我党進行圍追堵截。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剛剛經歷了戰線極長的抗日戰爭,我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還沒有得到足夠的修整和補充,甚至日軍投降所留下的武器也被國民黨軍隊先一步收繳。

為了支持我軍作戰,蘇聯將價值四十億美元的重型武器全部交給我軍使用,這樣一來,我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讓我軍戰士們避免了在戰爭中缺乏武器的困境。

解放戰爭

本來我軍在裝備方面極為劣勢的情況下還可以憑藉頑強的作戰能力轉危為安、反敗為勝,在收到蘇聯送來的各式裝備後,我軍的作戰能力得到了極大地增強。

隨著我軍一路高歌猛進,我軍戰士的裝備也慢慢得到了補充,已經不像戰爭初期那樣處在絕對劣勢的地位,在如此情況下,蘇聯還在繼續為我軍提供了大量裝備。在1947年,我軍10萬挺進縱隊緊急開赴東北之後,蘇聯將相當數量的在中國東北戰場繳獲的日本關東軍武器交給了位於東北的我軍部隊。

除此之外,蘇聯還將近十萬朝鮮士兵以及幾千名軍事顧問不間斷地派往我國支援我軍的戰鬥。毫無疑問,蘇聯所作的一切都推動了我軍取得最終勝利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新中國的解放進程。

日軍

在我黨領導人的英明指導和我軍將士們不畏險阻的奮鬥下,當然也離不開蘇聯老大哥的傾力相助,終於在1949年成功建立起新中國,一個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新中國,一個不需要懼怕來自外界任何欺壓的新中國。

抗美援朝時期的援助

但建國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新中國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緊要的兩個問題就是國家經濟水平落後,新中國繼承是一個歷經過百年戰爭,不斷被侵略者們掠奪之後的爛攤子,經濟水平極度落後,我國急需進行工業發展和戰後重建等工作。

其次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義國家為了阻礙新中國的發展而實施的孤立和封鎖政策。在如此嚴峻的國際環境下,我黨只能選擇與當時同一陣營的蘇聯進行求助和傾斜。這就是建國初期著名的一邊倒政策。

抗美援朝

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後,中蘇雙方就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新中國獲得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蘇聯對中國也開始進行了大量的援助。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最值得一提的還有轟動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當時的蘇聯和朝鮮是同一根繩上的螞蚱,但是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韓戰,原本占據優勢的北韓頃刻被打退至三八線。

我黨領導人立刻分析了當前局勢,毅然派遣了志願軍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雖然當時我軍決定出兵朝鮮的原因中,也有蘇聯的一部分助力,但更多的還是出於維護本國安全的考慮。在曠日持久的韓戰中,蘇聯也給予了志願軍很多援助。

物資支援

當時美國仗著有強大的空軍力量做後盾,經常會肆無忌憚地對我軍實施空中打擊,我軍廢了很久功夫修建好的陣地瞬間就會在戰鬥機的轟炸下被夷為平地,戰士們很難展開有效反擊,使得我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因為當時我國的空中力量幾乎一片空白,培養一名飛行員需要極大的物力財力做支撐,因此我國的飛行員和專業的戰機數量很少,這讓美軍更加變本加厲。得知這一情況後,蘇聯先後派遣了12個航空兵師和4個防空師以及大量工程技術部隊前往朝鮮參戰。

為了掩人耳目,來自蘇聯的飛行員還換上志願軍的服裝參與戰爭。不僅如此,蘇聯還派遣了專業飛行員幫助我軍訓練組建了12個航空兵師的部隊,並教授飛行的專業知識,考慮到我國當時沒有生產飛機的能力,蘇聯向我國有償移交了全套的裝備,即便很多戰機沒有美軍的先進,但在我軍戰士的手中依然發揮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

蘇聯領導人史達林

除了空中力量,陸軍方面蘇聯方面也沒落下,當時蘇聯向我國提供了大批的炮兵、防空裝備和通信雷達等器材,其中就包括先進的喀秋莎火炮。我軍利用這些裝備先後組建了許多高炮營和炮兵師、雷達團等。陸軍作戰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同時還輸送了一大批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對我國進行指導培訓,這不僅是對於當時的戰爭局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我軍未來的軍事發展引導了正確的方向。

終於在蘇聯「喀秋莎火炮」的加持下,我國志願軍不用在戰場上為忍受敵人的狂轟亂炸而四處挖坑道躲避了,終於也有了強大的武器可以給敵軍來一場炮火盛宴。

蘇聯援華空軍

通過上述這些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出蘇聯對我國軍事方面的援助是十分巨大的,對我國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有很多東西都是有償交易,但在戰爭紛亂的年代,在別國都對我國進行封鎖的情況下,蘇聯支援的這些東西完全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國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最後的勝利,蘇聯給予的充足支援也是其中重要的助力。並且在抗美援朝結束後,蘇聯給的這些裝備還繼續在我國發光發熱,通過對這些現成設施的反向研發,我國對其自主仿建,綜合的軍事實力又上了一層樓。

最終,志願軍經過長期的英勇作戰,捷報頻頻傳出,在付出了慘痛的傷亡代價後,成功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我國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後,整個西方國家都領略了來自中國堅不可摧的力量,原來懦弱無能的清政府已然不復存在。

蘇聯專家

技術

中國的崛起讓蘇聯看到了中國的巨大潛力,讓其決定向中國提供大力援助,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技術方方面的扶持。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有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我國仍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而一個農業大國要想走向工業化的道路,難度可想而知,這不僅僅是有沒有工業設備的問題,而是對技術的缺乏。而且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封鎖,說「禁止封鎖」都有點輕,說「嚴防死守」一點都不為過。

當時的世界,新中國能夠從無數敵對勢力的包圍中浴火重生就已經極為不易,想要技術引進、發展大規模的國防工業建設,無異於是天方夜譚。蘇聯雖然是出於它自身的目的,對我國進行有償的援助,但那種近乎毫無保留式的規模化的扶持,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不可能再重複。

教育課堂

讓我國完成了歐美列強乃至蘇聯本身,百年工業進程的跨越,時間就是生命線,不過短短數年,卻是百年精華的縮影展現。蘇聯先後共派遣了一萬多名的各領域專家和技術人員到中國,幫助我們建廠的同時,也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的科研技術人才,這才是最可貴的財富。

僅在社會主義改造期間,蘇聯就向我國提供了高達數萬套的技術資料,而且很多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前沿的技術。而我國也認真地學習和高度的配合,很快就造出了我國歷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輛汽車、第一輛坦克、第一架飛機等等。

蘇聯對中國最重要的技術援助是核工業的援助。這項援助在當時的蘇聯內部都有許多反對的聲音。眾所周知,核工業技術不僅在當時是眾多國家的最核心技術,在現在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東風飛彈

但是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力排眾議,毅然為我國送來了核工業技術,幫助我國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時還有了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對抗的資本。

正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核工業體系的建設很快就走上了正軌,我國成功地建設出了原子能反應堆,期間還派來了數千名專家進行指導。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我國的各類重型武器乃至於中國的航天事業也不可能會發展得如此迅速。

不用說當年,甚至現在也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才擁有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而蘇聯就這樣慷慨地援助給我們。我國從此不用再擔心受到別國的核威脅,真正成為了一個軍事獨立的強國,也再次幫助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蘇聯軍艦

經濟

其次最直觀的援助莫過於經濟方面的支持,從1949年到1953年這四年之間,蘇聯對中國投入了大量的可立即投入使用的工業設備、生產機器以及有色金屬和原材料。當然,東西並不是無償的,是以數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作為交易替換的,當然這也是「無償的」,因為在那個時期,這些東西真的彌足珍貴。

就在一九五零年,我國與史達林簽署了《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其中就有關於貸款的約定,蘇聯願意給我國提供三億的低息貸款,用以幫助我國發展。

就是因為這筆貸款的及時出現,我國原本快要停產的企業也在有了資金的支持,重新煥發活力,很多的店鋪以及產業逐漸恢復。而且面對接下來的經濟調整,我國有了充足的流動資金。

蘇聯專家撤離

在這之後的韓戰中,我國的處境也很艱難,前線的戰士們有的甚至都沒有武器。蘇聯為了支援我國作戰,於1952年再一次向我國提供了一筆巨額的貸款,共計八百五十五萬盧布,這筆錢被我軍用來支援前線的物資裝備等,而且也進一步改善了當時即將要崩潰的財政狀況。

新中國成立初期,修建好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是中國必須提上日程的目標。於是在蘇聯的支持下,1953年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風風火火的展開了,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156項重點工程」,使中國過去沒有涉及的產業也一點一滴建設起來,從此改變了我國工業滿目瘡痍的情況。

蘇聯解體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類目的國家,可能會有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實際上對政治而言卻有著異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始終具備獨立發展的強大底氣,中國將不畏懼來自外界的任何制裁。

正在傳授知識的專家

教育

蘇聯對於我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貢獻。蘇聯當時幫助我們建立了許多研究院和許多專業的高等院校。為了讓我國更快學習掌握技術,還安排了我國大量的學生去蘇聯的高等院校學習,大量的科研技術人員到蘇聯的科研機構進修。

當時學習的主要科目主要是中國當時研究較少的理科類學科,幫助我國培養了大量急需的科研人才。除此之外,我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就是根據蘇聯的教育體系來建立的,當時蘇聯的教育模式並不比西方差。

即使蘇聯在被歐美西方國家鐵幕圍困,仍能以自身的力量發展出世界一流的軍工裝備和理論學術,在與美國方面進行對比的時候還能偶爾占據上風。

教育課堂

蘇聯方面的培養模式和體系已經基本完善並有著獨到的見解。蘇聯在我國實施的某些教育體系和方法一直被我國沿用至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蘇聯使用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適用於我國的教育體系,幫助我們培養出了大量的各方面人才。

現如今的蘇聯老大哥已經成為過去,但我們依然無法忘記曾經給予我們的幫助,中國能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內涅磐重生,發展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蘇聯的援助可謂是舉足輕重。

本期節目到這裡就已經結束了,對於本期的講解,視頻前的你們是否認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和大家一起交流。如果您喜歡這個視頻,歡迎點贊加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們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