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此名。位於東北地區的南部,南瀕黃河、渤海二海,遼東半島斜插於兩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相呼應,西南與河北接壤,西北與內蒙古毗鄰,東北與吉林為鄰,東南以鴨綠江為界與朝鮮隔江相望,自古以來,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很受朝政重視。
新中國成立後,遼寧更是有過輝煌的歷史,它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新中國創造了「第一枚國徽」、「第一爐鋼水」、「第一台工具機」、「第一艘萬噸輪船」等1000多個全國第一,被譽稱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遼老大」。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與遼寧省第一任省委書記黃歐東的艱辛付出密不可分。
黃歐東是一位老紅軍,建國後的成就很大,他是瀋陽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市長,遼寧省第一任省委書記。他還擔任過東北局常委、書記處書記,遼寧省省長、省政協主席、省人大主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官至正部級,為東北嘔心瀝血,貢獻了幾十年。那麼,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位於江西中部的永豐縣,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在革命戰爭年代,它是中央蘇區的全紅區,第一次反「圍剿」的主要戰鬥區。1905年9月14日,黃歐東就出生於永豐縣野陂村一個十分貧窮的農民家庭,祖上幾代都是無土地、無房產、無家產的「三無家庭」,靠著給地主打長工、短工謀生,一家人常常過著忍飢挨餓的苦難日子。
後來,黃歐東的父親學了一門裁縫手藝,家境才稍有好轉。黃歐東11歲時,開明的父母節衣縮食送他去私塾讀書,由於他從小聰明睿智,又發奮苦讀,連跳幾級直接進入高小讀書,學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識,這為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
1921年,黃歐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安六中就讀,早就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影響的他,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各種愛國主義活動,並利用寒假,在家鄉創辦進步書刊和夜校,向工人、農民積極宣傳進步思想。
1925年,黃歐東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奉命回到家鄉,在永豐小學當了一名老師,以教書打掩護,秘密從事革命工作。他還發起成立思江學會,創辦《平民報》,積極宣傳革命先進思想,發展黨組織,壯大革命力量。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全國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黃歐東受黨的委派回到家鄉,擔任中共江西永豐縣委書記,繼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發展黨的新成員。
不久後,國民黨反動派在永豐製造了「三七反革命事變」,黃歐東不幸被捕入獄。在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面前,他始終堅貞不屈,沒有透露任何有關黨的秘密,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後經組織的極力營救,才得以釋放出獄。
出獄後,黃歐東奉命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部隊迅速占領國民黨江西黨部之後,隨即又遭到了國民黨軍的反撲,起義部隊被迫南撤。
之後,黃歐東奉命返鄉領導秘密鬥爭,不幸在返鄉途中感染傷寒,幸虧此地距離舅舅家不遠,在舅舅的細心照料下,他才得以活了下來,總算撿回一條性命。
1930年,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攻下了永豐縣城,黃歐東帶著他的兩個表弟一起參加了紅軍,從此以後,開啟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由於黃歐東有文化,被安排在紅三軍第八師當了一名參謀,具體負責文書的起草和傳達工作。
不久後,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毛澤東和朱德率領4萬紅軍經過浴血奮戰,殲滅了1萬餘名敵人,還活捉了敵18師師長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在這次反圍剿戰鬥中,黃歐東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他又接連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戰鬥。
由於黃歐東英勇善戰,在宣傳和政工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職務也不斷地得到提升,很快就從宣傳科長升為了師政治部主任。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黃歐東由於父親做裁縫生意而遭到了審查,被降職為紅一軍團教導營指導員。
但他絲也沒有消沉,仍然以高昂的鬥志隨軍長征。在長征途中,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他不畏生死,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立下了大功。他與戰友們一起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歷經艱險,終於抵達陝北。
到達陝北後,黃歐東被任命為陝北紅軍大學地方幹部營政委,慶陽教導團政委等職,為紅軍隊伍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全面抗戰爆發後, 黃歐東奔赴抗日前線,擔任隴東特委副書記兼秘書長,延安馬列學院副院長等職,在隴東地區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大生產運動,不僅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而且還為邊區政府和前線將士提供了一定的物資保障。
1938年,黃歐東擔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主任兼黨委書記,面對日偽軍的大肆「掃蕩」,他機智果斷地帶領學校全體師生,成功突圍轉移至壺關、長治一帶,有力地粉碎了日軍的進攻。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為軍隊和地方輸送了大批優秀幹部,許多學員都在後來的革命鬥爭和新中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之後,黃歐東又擔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平漢縱隊政委,抗大第6分校政委,太行軍區晉中分區政治部主任,率部多次挫敗了日偽軍的「掃蕩」、「蠶食」、「鐵壁合圍」計劃,給予了日軍狠狠打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3年,黃歐東調回延安,擔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總政治部鋤奸部副部長,為保衛延安和黨中央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抗戰勝利後,黃歐東隨中原幹部團,經過長途跋涉,趕赴東北開展地方工作,他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和治理技能,很快就打開局面,鞏固了解放軍在東北戰場的勝利成果。
在東北的土地上,每當解放軍打下一個地方,黃歐東等人就立即建立當地政府,發動一片群眾,隨後又為解放軍提供後勤保障,使之成為解放軍的後方物資儲備基地。
由於黃歐東在東北地方理政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幹勁,很快就脫穎而出,深受上級領導的欣賞和器重,被委以重任,歷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主任,嫩江省建設廳廳長,中共黑龍江省委委員兼建設廳廳長,遼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瀋陽瀋陽市委主任等職,積極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大力發展經濟,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黃歐東出任瀋陽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市長,東北局常委、秘書長,為建立地方人民政權,維護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以及各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遼東和遼西合併為遼寧省後,黃歐東再次扛起大任,出任遼寧省第一任省委書記。你要知道,遼寧省一直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主戰場,更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大後方,他肩負使命。
黃歐東就任省委書記之時,遼寧可以說是破敗不堪,百廢待興,處於一個急需發展的境地。他上任的第一步就是穩定社會秩序,因為當時的遼寧還潛伏著大量的特務、國民黨殘餘勢力,他們隱藏在暗處,伺機尋找機會破壞新生的人民政權。
黃歐東立即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肅反運動,對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一些破壞分子進行仔細甄別和堅決打擊,經過四輪大規模、嚴厲的「肅反」運動,一共查處了將近三萬餘人的反革命分子,社會秩序得到了明顯好轉,為遼寧人民群眾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隨後,黃歐東便大張旗鼓地發展經濟,他充分利用中央把東北列為全國重工業發展的政策優勢,著重狠抓遼寧省的工業經濟,在全省上下吹響發展經濟的號角。他一方面親自跑到北京,積極向國務院各部委爭取項目;一方面,他又狠抓各項目的落實和發展成效。
在黃歐東的領導下,我國在「一五」時期的156項重點項目中,就有24項工程落戶在遼寧大地上。1958年,他親自陪同毛主席視察國家重點工程撫順兩露天煤礦,請主席抽瀋陽出產的「大生產」牌香煙,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稱讚。
在黃歐東主政遼寧期間,遼寧的工業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國家貢獻了「第一枚國徽」、「第一爐鋼水」、「第一台工具機」、「第一艘萬噸輪船」等一千多項全國第一的紀錄,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五」期間,全國50%以上的原煤,30%以上的電力,60%以上的鋼鐵,都是來自於遼寧省。也就是說,此時的遼寧省成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物資保障供應地。因此,遼寧也被譽稱為「共和國工業的搖籃」、「共和國的裝備部」。
晚年的黃歐東還擔任過遼寧省政協主席、省人大主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繼續為遼寧省的發展獻計獻策,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將自己的後半生都貢獻給了遼寧。
1993年11月28日,黃歐東逝世於瀋陽,享年88歲。黃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足跡永遠留在了遼寧的大地上,他的光輝事跡載入了共和國的史冊,為後人所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