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
可能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不過是一個部長級的會議。留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次會議的規格極高。說是部長級會議,但是出席開幕式的就有5個國家的元首,包括作為會議東道國的中國國家元首。還有巴林國王哈馬德、埃及總統塞西、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阿聯總統穆罕默德。
在會議的開幕式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發表了題為《深化合作、繼往開來、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跑出加速度》的主旨講話。從這些跡象可以感受出,這次會議受到了中方的高度重視。同時這也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會議。
講高度重視,講重大意義。首先就要從中東這塊地方說起。當今世界,如果你把它看成一個大棋盤的話,那麼其中最重要的有這麼幾塊戰略要地。一塊是北美,美國為主加上加拿大;第二大塊是歐洲,歐盟加上俄羅斯;第三大塊是亞太,中國、東協、日韓,後來美國說印太,把印度也拉進來了。拉進來就拉進來吧,加上印度也沒什麼。第四塊就是中東海灣地區。這四大塊可以說是當今各方勢力逐鹿天下必爭必得之地,而世界大勢的演化也是體現在這幾大塊,此升彼降的過程當中。
為什麼我們說當下是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呢?歐洲在衰退、美國在衰退、亞太在上升,由此構成了世界的大變局。在這個過程當中,中東海灣地區能夠和歐美亞太並列,可見其分量不輕。
能有這個分量,兩個因素。第一個這是世界的能源基地,第二常年的能源貿易使這個地方積澱下來了大量的能源資本。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叫頭頂一塊布,天下我最富。儘管是開玩笑,但是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這四大塊各自有各自的情況,各自發生著各自的變局。
中東海灣地區正在發生著什麼呢?中東海灣地區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個變化往根本里說有兩個東西。第一個是美國,從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變成了最大的能源出口國。
過去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中東海灣地區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產地。美國和中東海灣地區構成了天然的產銷合作關係。現在美國變了,美國和中東海灣地區不再是產銷合作了,而是一個競爭對手的關係了。這是中東海灣地區戰略變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在全球的戰略調整。其實從歐巴馬時代就在講,美國要重返亞太,後來又變成了印太戰略。核心是什麼東西呢?核心是要把全球力量的布局重心往亞太這邊轉移。重心要往這邊轉移,意味著力量要從其他的戰略要地拔腳出來。不能拍屁股走人,因為如果拍屁股走人,像在阿富汗那樣,這一塊戰略要地,馬上就會丟掉。
前面講了四大戰略要地,哪一個也丟不得,不用多,有兩個以上。如果翻天了,那麼美國的全球霸權也就到頭了。一方面合作關係變成了競爭關係,另一方面又要拔腳出來,做一個新的力量安排。這就是中東海灣地區面臨深刻變化的根本性原因。
美國希望把中東阿拉伯國家進一步的分化,再把以色列培養成自己在中東海灣地區的大管家。這樣美國的力量可以拔腳而出,中東的天也不會變。這是美國的打算,但是美國這個打算和中東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利益是天然有矛盾的。正是因為矛盾突出,所以我們看到了一系列的變化,有些是極為劇烈的變化,比如說戰爭衝突,這就是這種矛盾激化的結果。
對於中國而言,當然也希望而且也必須跟這樣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的國家和人民進行深度的合作,用我們的話講叫合作共贏。現在中東阿拉伯國家跑到中國來開這樣的一個會,而且是以高度重視的態度開這樣的一個會。因此這個事可以被視為一個正在發生的大事。這個大事包含的內容很多,我只能掛一漏萬,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都說過海灣阿拉伯國家最大的一個特點有錢。有錢就涉及錢怎麼花的問題。如果用專業術語來說,那就是資金充裕和投資立國戰略。這個有錢有到什麼程度呢?以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為例,它管理著大約2760億美元的資產。2023年穆巴達拉以175億美元的投資額在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排名第三。這對世界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4月23日,全球首個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亮相阿聯首都阿布達比。而就在1月底,數字人民幣首次在阿聯實現跨境實時支付。再往早點說,早在2012年1月中阿雙方就達成了總額350億人民幣或200億迪拉姆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阿聯也是中國在中東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貿易夥伴。作為中東的金融中心之一,阿聯政府對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非常積極。可以說這是人民幣國際支付的最好的實驗場。
那麼在這一塊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5月30日,中國與埃及發表了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聯合聲明當中,在講到金融合作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表述:「雙方加強金融合作,續簽本幣互換協議。埃及成功在華發行熊貓債,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增進協調,其中包括埃及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舉辦該行2023年年會,2023年正式加入新開發銀行,2024年成為金磚機制國家。」
更多的我不一一列舉了,就以金融的這一塊為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中東海灣地區和中國的關係正在發生著的變化。
前面講了,美國跟這個地區的關係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是由最大的產地和市場變成競爭關係。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成了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中國和中東海灣地區形成了這種天然的產地市場的關係。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此次會議的開幕式的主旨演講當中,最後的那一段話說得很文藝也很深刻,富有深刻的寓意。
這段話講的是阿拉伯諺語說:「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我們將繼續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揚中阿友好精神,團結共創未來,讓構建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大道充滿陽光」。
那麼講到中東海灣地區,不能不提的就是巴以衝突。而在這一次,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主旨演講當中有大段的語言表述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給大家說一下,對我們理解中國在巴以衝突當中的立場是很有幫助的。
這段話講的是:中東是一片沃土,但這片土地上戰火仍在燃燒。去年10月以來,巴以衝突劇烈升級,人民遭受沉重苦難,戰爭不能再無限繼續,正義也不能永久缺席,兩國方案更不能任意動搖。中方堅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支持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實效的國際和會。中國將在前期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的基礎上,再提供5億元人民幣援助,支持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和戰後重建,將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300萬美元捐款,支持工程處向加沙地區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如果這段話對於當下巴以衝突中中國的態度表現得還不夠明確的話,再給大家提供一個新聞供大家品味,那就是以色列如今開始公然支持台灣地區作為一個「主體」參加世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