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猛四代機!使用殲20技術,遠超蘇35比殲16更為先進

2024-06-20     三金武器說

在新中國剛成立時,國內百廢待興,工業產值極其落後,解放軍三軍的武器裝備更是遠遜西方諸國,更不要說大洋彼岸的美國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別是空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解放軍空軍部隊可以說是迎來大變革,從最初的殲7和殲8為主戰機型,到現如今的四代機,五代機,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

然而在這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中,有一台機器卻頗為的「奇葩」,其僅在2015年4月29日試飛成功之後漸消失的無影無蹤,那麼這台試飛成功的「奇葩」機型究竟是哪款戰鬥機呢?其的性能究竟如何呢?

這款在首次亮相便消失在群眾視野中的機型,其實是一款名為殲-11D四代機,該機作為殲-11B機型的改進款,在當製造的時候可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含糊,基本上是集成了五代機殲-20的先進技術,使得不少網友認為殲-11D是我國最猛的四代機,甚至還有不少網友一度認為,殲-11D的性能更是遠超俄羅斯的蘇35,比殲-16更為先進。

在實際中殲-11D作為,殲-11B的改進款,其主要設計理念還是延續了殲-11B,所以殲-11D與殲-11B在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在配置上殲-11D卻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次升級不僅對雷達,電子系統,搭載的武器裝備進行了全面升級,甚至就連外部的雷達罩塗層也發生了變化,所以網上有不少人一直聲稱殲-11D,就是五代機的「試驗機」。

作為網傳「最猛」的四代機,在製造時間上無限靠近五代機,因此我們可以在殲-11D身上看見大量應用在殲-20的技術,就例如為了使得殲-11D的空戰性能有顯著提升,在雷達方面搭載了最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雷達)。

該種類雷達同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相比較,不僅探測能力更強,距離更遠,而且在一般情況下AESA雷達採用固態電子器件,維護起來更為便捷,成本更低,故障率也也要比傳統機械掃描雷達低上許多。

除此之外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戰鬥中,能夠鎖定多個追蹤目標甚至幾十個目標,使得殲-11D在同類型的四代機中能夠快速占有先機,輕而易舉地對敵機進行追蹤給予火力打擊,而且隨著雷達系統的升級,殲-11D的抗干擾能力也有了巨大提升。

此外為了更好地搭配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1D的翼尖掛架設計也發生了調整,將以往的梯形掛架改裝成常規的一字型掛件,使得殲-11D能夠更好地適配PL-10高機動格鬥飛彈,因此殲-11D在「狗斗」之時更加精準與穩定,可以這樣說通過對翼尖掛架的改動,戰機整體的氣動性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擁有了更多操作的空間。

在動力上殲-11D採用了跟殲-20同款,國產WS-10「太行」發動機,作為我國國產研發的發動機,在動力系統上或許跟俄羅斯,美國的發動機相比較略顯遜色,但是差距絕對不大,根據有關的資料顯示,WS-10發動機最大能夠提供推力13.2噸推力,由於是國產所以WS-10發動機具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造價便宜,後期的維護較為方便,極大降低外部技術的依賴。

所以殲-11D一經面世之後,便有不少網友認為,殲-11D雖然在機動性以及武器配置上不如蘇35戰機,但是殲-11D的搭載的電子設備,例如雷達,電傳飛控系統等等卻要遠遠地領先蘇35戰機,在現如今電子信息對抗愈發嚴重的今天,這些電子系統的領先,在實際對抗中的作用可以說是關鍵且致命的。

同樣殲-11D對標我國另一款主力戰機殲-16而言,殲-11D的也是要領先不少的,不過二者之間其實沒有什麼可比性,因為二者之間的功能定義上有著巨大差別,例如殲-11D在生產中更加注重空戰性能,也就是對抗,而殲-16主要適用遠距離作戰用途相對較為廣泛,所以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二者雖然同屬於「四代機」但卻是相輔相成的存在。

總而言之,殲-11D作為我國四代機的巔峰之作,其性能必將毋庸置疑,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積累以及成果的展示,更是我國自主研發能力的體現,而殲-16與殲-11D二者相輔相成,更是我國空軍實力強大的象徵,在未來我們期望更多更強的戰鬥機飛翔於祖國的藍天,從而保衛我們的祖國,保衛人民。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6b96b70951a277da95ed781521c3e0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