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第一個與以色列斷交,衝突產生連鎖反應,未來或釀大風暴

2023-11-07   陳虎點兵

原標題:玻利維亞第一個與以色列斷交,衝突產生連鎖反應,未來或釀大風暴

巴以衝突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了嗎?這輪巴以衝突一開始的時候,我就說過,巴以衝突本身不是什麼大事。這種事情過去的幾十年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如果論規模論烈度的話,比這一次恐怕要大得多。不說別的,單講前4次中東戰爭,規模烈度都不是這一次所能比擬的。

這一輪的巴以衝突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它的「蝴蝶效應」,也就是說它的外溢效應。現在地面作戰已經打響了,「蝴蝶正在扇動著翅膀」。那麼由「蝴蝶翅膀」引發的颶風何時到來呢?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幾個新聞。

第一個新聞,據英國《衛報》11月1日報道,智利和哥倫比亞已經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同時報道還提到,玻利維亞已宣布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係。這是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第一個與以色列斷交的國家。留心看一下,三個國家都是南美國家。第一輪的斷交和召回大使潮從南美開始。

接下來的新聞基本上都是發生在以色列的周邊。

首先是敘利亞對以軍發起突然襲擊。儘管這個消息還未得到證實,但是我想這個事早晚的事。發起襲擊的未必是敘利亞政府軍,但是來自於敘利亞國土上的襲擊恐怕是少不了的。因為這片土地上不光有敘利亞的政府軍,還有各色的武裝及民兵。這些武裝與民兵很多都是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隨著巴以衝突的激化,這些武裝恐怕早就開始摩拳擦掌了。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10月30日下午,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發表聲明稱當天向敘利亞代爾祖爾省北部科尼科氣田附近一處駐有美軍的軍事基地發射了火箭彈,並直接命中基地內多個目標。30日晚,同一個民兵武裝再度發出聲明,稱當天向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駐有美軍的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了火箭彈,並直接命中基地內多個目標。11月1日,黎巴嫩真主黨宣布對以色列軍事目標進行襲擊。

當地時間10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在國會參議院國土安全會議上警告稱,由於中東的持續衝突,針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威脅以提升到「全新水平」。克里斯多福·雷透露,自10月7日巴以爆發新一輪衝突以來,已有多個恐怖組織發出威脅將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發動襲擊。他稱美國不僅擔憂境內的「個人或團體是否會仿效類似方式襲擊美國人」。同時也不會低估哈馬斯或其他外國組織可能利用當前衝突在美國發動襲擊的可能性。

其實,講到巴以衝突的外溢效應,最值得關注的有兩塊。

一塊是圍繞著以色列的各種宗教武裝和民兵的行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無非是黎巴嫩領土上的真主黨民兵和敘利亞領土上的各色武裝力量。同時葉門的胡塞武裝也值得關注。

另外一塊是在更大範圍內針對以色列人、美國人以及其他支持以色列國家人員的襲擊行為。爆發之初,我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那就是新一輪的巴以衝突爆發下一個「911」還會有多遠。講的實際就是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美國的國內政壇上的一個新聞。當地時間10月29日,新當選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詹森明確表示,本周將向眾議院提交一項獨立的以色列援助法案。這個法案是援助以色列的,沒有提到烏克蘭。此前拜登政府向國會提交的是包含了援助以色列、烏克蘭以及邊境管控等多項款項要求的一個打包的議案。

這位據說是特朗普鐵桿粉絲的眾議院新議長會把其他的統統剝離開來,單獨提出一個援助以色列的法案。邁克·詹森對媒體表示,支持以色列是我們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不能允許目前發生在以色列身上的暴行和無法形容的邪惡繼續下去,我們要和朋友站在一起。

詹森的提案在美國參議院遭到了強烈反對。參議員莉薩·穆爾科斯基警告,如果對以色列的援助不伴隨對烏克蘭的支持,那麼烏克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可能無法獲得額外的美國軍事援助。

白宮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否決眾議院共和黨提出的一項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的議案。該議案計劃通過削減美國國稅局的資金,向以色列提供143億美元的援助,但不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圍繞著援以還是援烏,美國的政壇已經掐起來了。可以說這也是巴以衝突的「蝴蝶效應」吧。

早在衝突一爆發,許多人都在講,以色列一打仗烏克蘭就緊張。現在看來這個緊張不是沒有原因的。講到這些,核心都圍繞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巴以衝突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了嗎?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的這些還都是小打小鬧。沒錯,"老鼠拖木杴大頭在後頭"。那些譴責嘴炮,統統都可以忽略不計。真正開始動手,則意味著煽動的「蝴蝶翅膀」掀起的颶風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