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江蘇15歲少年飆車致人死亡:「惡魔少年」背後的始作俑者是誰?

2022-05-13     37度悅讀

原標題:【熱點】 江蘇15歲少年飆車致人死亡:「惡魔少年」背後的始作俑者是誰?

15歲,背上一條人命。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無比震撼。

@頭條新聞報道,揚州15歲的吳某,在城區狂飆摩托車,造成一人死亡。

看到警方提供的畫面,我感到徹骨的涼意。

畫面中,道路空曠,三輪車緩慢駛過馬路。

或許是轟鳴的摩托車聲由遠及近,三輪車停下來,準備讓行。

可是,摩托車沒有任何剎車的跡象,猛地撞上來。

三輪車直接騰空,在空中翻跟頭,重重落地。

撞擊有多猛烈?

三輪車被撞出13米遠,駕駛員陳某不治身亡。

事故現場,一片狼籍。

損毀的車子零件,倒在一旁的車,受傷的人,看得人心驚肉跳。

一個家庭,永遠被拆散了。

夜行的駕駛員,再也回不去溫暖的家。

而家人,永遠等不到夜深還在外奔波的人。

罪魁禍首,就是那個15歲的少年。

吳某根本沒有摩托車駕駛證,事發時,他的速度,超過了限速標誌速度的60%。

深夜狂飆摩托,嚴重超速,根本就是拿自己和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他的家人怎麼不管?

警方說,吳某不是第一次「犯事」。

他經常深夜和狐朋狗友,三五成群出來遊玩 。

騎著摩托車到處轉,或者干一些違法的勾當。

悲劇發生後,15歲的吳某被採取行政強制措施,承擔全部責任,而賠償金,由監護人支付。

判決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對吳某監護人發家庭教育令。

這意味著,法院認定吳某的監護人監護失職,沒好好履行家庭教育職責。

據悉,吳某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忙於工作,對他的教育,幾乎是空白。

變成今天這樣,他的父母也有很大的責任。

吳某多次深夜飆車時,干違法亂紀的勾當時,他的父母是否盡到責任?去規勸,去拉回那個迷途的孩子?

答案是否定的。

過往無數個可以糾錯的契機,他們沒有把握住。

種種被放任的劣跡,釀成今天的惡果。

一個家庭陷入無盡痛苦,一個少年,成了「殺人兇手」。

只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因為他的猖狂和愚蠢,付出沉重的代價。

逝者何辜?

這則新聞,暴露了家庭教育的一大問題:父母的缺席,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武志紅說,他的很多心理患者,幾乎都說過一句話: 我是一個人長大的。

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有的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孩子,變得自卑、抑鬱,終生逃不出心理的困局。

很多人會說,當父母太累了,為什麼什麼都要往父母身上推?

我承認,現代社會,當父母壓力很大。要讓孩子吃飽穿暖,要學有所長,要陪伴,又要讓他們獨立。

可成為父母,就註定擔負起另一個生命的人生。

就像一株植物,想開花結果,先要被澆灌,被呵護。

有句諺語說:培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

換言之,如果所有人疏忽、放任,孩子一生的悲劇,也埋下了伏筆。

紀錄片《真相》曾報道過一則案件。

慶祝兒子考上大學的升學宴當晚,賓客散盡,張家發生血案。

父親張勇,重傷昏迷。

兒子張文,不幸離世。

父子倆從未與人結仇,為什麼招致這樣的結果?

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這個四口之家,常年只有父子倆在家。

父親除了工作就是打牌,不管兒子。

他只知道,兒子上高三,學習成績還可以。

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孩子精心編織的謊言。

張文「就讀」的高中,根本沒有他的信息。他中考成績也沒達到錄取線。

然而,對他缺乏關心的父母,竟然相信了。

張文看似每天正常上下學,其實是在網吧消磨時間。

這一騙,就是整整三年。

直到高考結果出來。

習慣了編造謊言的張文,騙父親自己考上一所大學。

升學宴當天,張文態度反常。

直到快結束才帶著一身酒氣回家,並斷然拒絕父親要看錄取通知書的要求。

案發當晚,在賓客走後,父親因為沒面子和懷疑,不斷要求看錄取通知書。

父子倆爆發激烈爭吵。

兒子張文也情緒失控,拿著刀,對準父親猛刺。

父親奪門而逃,萬念俱灰的張文,從陽台一躍而下,送往醫院後,不幸死亡。

悲劇的根源是什麼?

3年里,但凡父母給老師、同學打個電話,這些脆弱的謊言,都能被拆穿。

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父親,和兒子卻像陌生人。

張文的手機里,來自家人的信息,只有3條。

他們不愛他嗎?

也不是。儘管這個家庭不富裕,父母也從未讓兒子缺錢花。

可他最需要的引導和關心,卻從沒體會過。

張文在某貼吧里,發帖高達5254條。

他會給乞討的老人一塊錢。

謊言讓他不堪重負,高考結束後,他萌生過自殺的想法。

他本性沒那麼壞,最終,卻走上一條不歸路。

很多違法少年,很清楚不能做那些壞事。

可他們明知故犯。

他們想引起注意,想傳達痛苦,希望不要被忽視。

如果,家人的關心再多一些,結局也許不一樣。

第一次犯錯的時候,父母能拉一把,人生的走向,可能完全不同。

忙和累,不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阻攔。

教育專家林格曾經說過:

「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

「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

有一組數據,發人深省:

根據北京、湖北、貴州三地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抽樣調查顯示,實施過一次犯罪的,只占43. 1%。

兩次以上犯罪經歷的,達到56. 9%。

那些犯過罪的孩子,超過一半的人,還會再犯。

培育孩子的土壤出了問題,不管理,幼苗還是會長歪。

這些年,關於未成年的惡性案件,看得還少嗎?

大連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事發後謊話連篇。

湖南12歲孩子殺死母親後,平靜地扔掉作案工具,被抓後沒有絲毫悔意。

重慶女孩摔打男嬰,導致嬰兒從25樓墜落。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在悲劇發生前,缺乏管教。在悲劇發生後,忙著掩蓋與脫罪。

這樣的家庭,你能指望孩子長成正直的大人?

這樣的父母,你能指望他們讓孩子知錯?

不,他們只會變本加厲。

韓劇《少年法庭》里,有一個案件。

兩個未成年孩子,從虐殺小動物,到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了一個男童。

整個審訊過程中,兩個少年的家長,幾乎都沒出現。

因為工作,因為逃避。

有人說:對那樣的孩子,入獄真的是最理想的嗎?等他們服刑完畢,長大成人,然後呢?

法官回答:

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如果父母能讓她了解自己的罪行有多嚴重的話,如果父母不努力,孩子們是不會改變的。

沒有孩子能夠獨自長大。

人生每個重要節點,父母缺席,都會一步步毀掉孩子一生。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10歲的孩子被冤枉劃壞奧迪車。

他的父親,給出了堪稱教科書式的做法。

雙方僵持不下時,他相信兒子的解釋,但也主動提出賠償。

因為圍觀的人太多,他不想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傷及孩子的自尊。

回家後,他認真地與兒子交談,得到否定的答案後,立馬聯繫民警,證明了孩子的清白。

我想,孩子一定會永遠記得這件事。

在他最無助的時候,父親給予他信任,照顧他的情緒,還了他清白。

這才是親子關係中,最好的相處方式。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壞孩子?

不過是家庭教育失敗的託詞。

總聽到一些父母說,那個磨人的孩子,是上天給自己的懲罰。

其實,是他們在為從前的錯誤買單。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父愛母愛及父母的陪伴,一旦缺失或失衡,都會在孩子往後的人生中,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每天抽出時間陪他們。

兒子在學校的動態,他心理上的變化,我都想了解。

我不希望,等到他不願開口,再去後悔曾經的缺席。

更不願,他人生很多重要的時刻,我沒能陪在身邊。

比起成為成功的人,我更希望,他們是快樂正直的大人。

生兒育女一場,本就是互相成全和成長的過程。

我們依然要去習得,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給予愛和陪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可孩子的世界,只有你。

別讓渴望愛的孩子,在孤獨中成長。

別讓他們的期望,在黑暗中落空。

別等到他們長大後,才發現,你早已被排除出他們的世界。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若喜歡,為悅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dac3e51cb62a30e474251bf568830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