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磁炮首次海上試射,線圈炮技術一旦突破,將引發革命性變化

2023-10-28     陳虎點兵

原標題:日本電磁炮首次海上試射,線圈炮技術一旦突破,將引發革命性變化

10月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們的電磁軌道炮在海上試射的情景。儘管這段視頻僅有8秒長,但依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日本人稱「這是他們首次在海上試射電磁炮」。

日本的這個視頻一出來,許多人對日本這個電磁炮表示了不屑。日本前兩年曾經公布過他們研製電磁炮的成果。當時日本的電磁炮是一個40毫米口徑的小炮,雖然說彈丸的初速達到了每秒2000多米,炮口的動能達到了5兆焦。實際和美國和中國在這方面的差距還很大。

這次日本公布的視頻沒有說具體的這些數據,但是當初日本人說過一句,他們的目標是要讓電磁炮的炮口動能達到20兆焦。20兆焦很了不起嗎?美國前些年做的相應的試驗已經超過了20兆焦,中國在電磁炮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又超過了美國。這麼看下來,日本的所謂的電磁炮海上試射的技術含量並沒有高到哪去。

早在幾年前,我們就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中國海軍在一艘大型坦克登陸艦上裝了一個個頭很大的電磁炮。既然裝上艦了,顯然就是為了海上試射的。說起來這事已經好幾年了,雖說後來沒有消息,但相信該試的東西早就試過了。

講到這個地方可能有人會說,電磁炮這個事基本上已經涼了。為什麼涼了呢?美國已經放棄了這一技術路徑,而中國呢,在這方面可能走得更遠,但實際上這兩年也沒有見到公布希麼更重大的新的進展。至於說日本搞這個小東西,還達不到美國和中國當年所達到的水平。所以說這電磁炮的東西,別看著大家都嚷嚷,實際上基本是涼了。

講電磁炮涼了,這話說早了一點。

一方面,中國的國防科研往往初期的基礎研究會見到一些消息,後期越是見不到消息,越說明有了重大的突破和進展。用軍迷網友的說法就是,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其實從電磁炮技術本身來講,軌道炮這條技術途徑現在要想取得重大突破確實很難。但是另一類的電磁炮,也就是線圈炮,潛力可能更大,更容易實現突破。9月7日的時候,中國的航天科工集團三院就曾經宣布完成了商業航天電磁發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航行試驗。在380米長的試驗線路上,實現了每小時234公里的速度。這個東西聽起來,它的速度比電磁軌道炮要差得多,但實際上它更現實,它的現實意義更大。

如果我用一個相對通俗的描述來說,電磁軌道炮可以直觀的把它叫做電磁炮,電磁線圈炮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電磁發射裝置。

電磁軌道炮能發射的彈丸現在看最大的不過幾十公斤,儘管發射速度很高。按照這個路子實現下來的話,最多就是搞成一個「超級大炮」。使用線圈炮原理的電磁發射就不一樣了,可以把更重、更大的彈丸推送到一定的速度。儘管現在可能還是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但是潛力卻是不容忽視的。

有人講往大里說,這個東西將來可以用來發衛星的,無非是把發射裝置做得更長,把加速段做得更長,理論上就可以把一個小衛星作為彈丸發射出去。一旦達到了第一宇宙速度,那麼這個小衛星就直接入軌了。當然這是往更大的宏觀上展望。

如果往小一點、更現實的角度來說,電磁發射裝置是有可能引發飛彈技術的革命性變化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現在的飛彈往往最大、最重的是飛彈的第一級火箭。如果使用線圈炮將這個飛彈發射出去,讓它達到每小時幾百公里、差不多一倍音速的速度,那麼這種情況下,要麼可以把第一級整個省掉,要麼第一級可以變得很小了。這樣的一個變化就使得原來個頭很大的飛彈變得可能只有原來的幾分之一了,尺寸和重量大幅縮小,當然造價也大幅下降。

飛彈的尺寸和重量真是減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的話,在海軍的大型戰艦上,可以像儲存炮彈一樣帶飛彈了。飛彈的價格一旦變成了原來的幾分之一的話,成了「白菜價」了,打起飛彈來一點也不心疼了。

還可以向另一個方向去發展,就是本來的一個小飛彈射程可能只有幾十公里或者百公里,結果使用電磁發射裝置之後,它的射程一下子就變成了上千公里甚至幾千公里。這種效果聽起來是不是很感人呢?

當下可能電磁軌道炮馬上實現突破,直接出成果的機會並不是很大。即使出成果了,它能產生的影響也是在戰術層面上產生影響。而線圈炮、電磁發射裝置就不一樣了。按現在的水平講,離達到實用的距離應該說已經是肉眼可見了。一旦進入實用的話,前面講了效果相當的感人。

最後說一嘴,航天科工三院主要生產海軍的反艦飛彈。現在他們開始研發電磁發射裝置,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航天科工三院的工作內容可以通過在網上查找得到確認。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c2d124650084a76f0244efa824e576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