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粉不黑,談談我是怎麼對郭德綱相聲無感的

2023-02-17     加容愛海豚

原標題:不粉不黑,談談我是怎麼對郭德綱相聲無感的

不是粉色的,說說我是怎麼對郭德綱相聲麻木的吧

德雲社對相聲的感覺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在郭德綱icon還沒成名之前,我就聽過郭德綱的相聲。 我覺得這個很好。 相聲的基本功很紮實。 戲曲icon很熟練。 高音很高亢。 更有趣的是,郭德綱給人一種不厭其煩的印象,既自嘲又嘲笑主流,掌握了基礎的狡猾和智慧。 我是系列,西征夢,都是這樣的形象。

第二階段,郭德綱成名,以德雲公司命名,形成了一群鋼線。 郭德綱的技藝也越來越成熟,李菁、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徐德亮漸漸能撐場面了。 雖然難免受到各種力量的衝擊,但以主立,風格越來越區別於所謂的主流相聲,展現出勃勃生機。 不得不說,曹雲金的相聲還是看功底的。 我現在還想聽他的《山西家書》。 那時,每晚都聽著德雲社的相聲睡覺。 這一時期德雲社的觀眾群也在悄然變化,門票從幾十張到幾百張到幾千張,城市白領成為小劇場的主體。 在郭德綱的相聲中,自我形象也逐漸脫離了木屐的形象,被嘲笑的對象變成了于謙和于謙的家人。

第三階段是德雲社在弟子搬出後,製作家譜,改變經營方式。 此時,郭德綱的相聲缺乏創新,多是稀疏的短部、老莖,以及于謙和于謙家族相關的倫理莖,毫無新意。 德雲社的弟子們也成長了,但不是曹雲金、何雲偉的功績和風格。 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燒餅、周九良的徒弟,還有兒子郭麒麟長大後,拉起了大梁。 但仔細一聽,味道越來越差,有的調戲,有的廉價出售,像樣的相聲要麼被奧運歌曲、清水河似的小曲稀釋,要麼滿地都是倫理意義和糞尿。 偶爾聽也很熱鬧,只是鬧著,很難再一起入睡了。 最後我不會再問了。 隨著開心麻花、脫口秀、嘉玲等的興起,年輕人觀眾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相聲似乎沒那麼香了。 不能說一定是危機,但這個被白領觀眾舉起的德雲相聲,面臨著白領趣味的變化,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我發現,誰是誰的父親,不說屎話,談論人生的無奈、生活的態度,也能讓人發笑,喚起思考。 當然,脫口秀也岌岌可危,程序化的創作方式,以及不再迎合資本、態度生硬,也造成了審美疲勞。 城頭變換大王旗,誰能保證不會被淘汰?

偶爾也會聽到郭先生之前的相聲,但畢竟只是回憶。 黑色不是粉,一切都會成為回憶。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bc4eaf47abaf7e874a77d3baf11825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