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60歲被推上帝位,目不識丁,卻成為當時的有為之君

2023-04-16     歷史述

原標題:此人60歲被推上帝位,目不識丁,卻成為當時的有為之君

後唐明宗李嗣源,是沙陀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吉烈,稱帝後改名李亶。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他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

李嗣源先後隨從李克用征戰近30年,排難解紛,冒刃血戰,體無完膚,屢建奇功。唐昭宗乾寧三年,他率部大敗梁軍於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了「李橫衝」稱號,第二年又大敗梁將葛從周於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聞天下。

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將,歷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軍、天平軍節度使,一直作到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協助後唐莊宗李存勖浴血轉戰10餘年,終於打敗契丹,生俘燕王劉守恭父子,消滅了勁敵後梁,建立了後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了中原。

唐哀帝天佑二十年十月,李嗣源率晉軍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並於路側迎接李存勖時,「莊宗大悅,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觸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尋進位兼中書令。」後又受賜鐵券,進位太尉,一時榮寵無比。

同光三年,李嗣源調任成德軍節度使,移鎮鎮州。此時的唐莊宗早已荒怠政務,縱容宦官、伶人亂政,還無罪誅殺郭崇韜、朱友謙等功臣。李嗣源因位高權重,也受到莊宗的猜忌。十二月,李嗣源自鎮州入朝,莊宗竟讓諸軍馬步都虞候朱守殷對他進行監視。朱守殷暗中告誡李嗣源,稱他已到「德業振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地步,讓他早做打算。但他卻不為所動。當時,李嗣源常遭流言毀謗,幸有樞密使李紹宏為其開脫,方免遭殺害。

同光四年,魏博戍卒在貝州譁變,推趙在禮為首領,攻入鄴都。唐莊宗初命元行欽征討,但卻連連失利,只得起用李嗣源,莊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並無反意,遂託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後來在女婿石敬瑭的勸誘之下,才決心謀自立。於是,他回師南下,先入汴州,繼而向洛陽進發。此時後唐莊宗眾叛親離,為亂兵所殺。李嗣源入洛陽,被群臣擁戴監國。

後來,李嗣源在西宮稱帝。他身穿斬衰之服,即位於李存勖的靈樞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繼承,而非篡奪。當時,李嗣源年已六十,將朝政託付給樞密使安重誨、宰相任圜。由於李思源不識字,奏章都是安排人讀給他聽的。任圜還兼任三司使,主掌國家財政。他選拔賢俊,杜絕私門,憂國如家,執政一年便使得「府庫充實,軍民皆足,朝綱粗立」。他整飭吏治、接納諫言、嚴懲貪腐、減免賦稅、剷除伶宦、節省財政、削弱藩鎮、整頓禁軍史稱:「粗為小康」。

但後期姑息藩鎮,孟知祥據兩川而反;御下乏術,權臣安重誨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從榮驕縱而不得法,以致變亂迭起,朝政混亂。長興四年十一月,李從榮準備武力奪位,結果事敗被殺。李嗣源病中聞變,受驚崩逝,終年六十七歲。廟號明宗,諡號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後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時期一個少有的開明皇帝,僅次於後周世宗柴榮。加之他在位時間稍長,因此能使國家穩定,政治清明,人民休養生息,對歷史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92116bb683b5e6ba5eddbcb6a6a9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