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祥伍
來源 | 中國紀檢監察報
官場微小說
杜老師是縣裡最好的語文老師。滿腹詩書、課堂生動不說,他最可貴的,是真正熱愛教書。杜老師愛每一個學生,他常說,看著自己的學生成長,內心充滿了成就感。
那次,一個素質教育觀摩團要來縣裡聽課。選來選去,最後決定由杜老師來上公開課。為表重視,縣裡分管教育的趙副縣長也參加了聽課。
這樣的課對於杜老師來說,那是再簡單不過了。課上得很成功。趙副縣長也非常滿意。
在課後的座談會上,趙副縣長對杜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大加讚賞,還對在座的教育局長說,像這樣的教師就應該重用,還應該創造條件讓他搞些研究,把他的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成果,並推而廣之,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趙副縣長的指示當然是要落實的。不久,一紙調令下來,杜老師被調到了縣教育局教研室,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剛開始,教育局的領導為杜老師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杜老師也覺得這項工作挺有意義,潛心鑽研,寫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但是,這些理論成果根本沒人理會,更不用說推廣了。
除了研究外,很多學校還邀請杜老師去講課,一來二去,杜老師的名聲竟漸漸蓋過了局領導。甚至有人私下裡說,杜老師將來肯定是教育局一把手的人選呢!
領導也聽到了這些議論,越來越「重用」杜老師,講話、工作總結、經驗交流等方面的文字材料統統交給他。至於研究,杜老師早已分身乏術。
不久,縣裡出台一項規定,每個單位要抽調一名工作人員進村幫扶,時間三年。教育局的頭頭們研究幾天,最後決定派杜老師去,理由是正好可以讓杜老師了解農村的教育現狀,使他的教學研究更符合實際。
就這樣,杜老師成了駐村工作隊員,開始跟村幹部一道,為村裡的計劃生育、鄰里糾紛奔忙了。
又一天,我跟隨趙副縣長下鄉調研,恰好來到杜老師幫扶的村。在彙報村裡的工作時,杜老師說得頭頭是道。趙副縣長很滿意,說,如今村幹部的素質很高啊。
顯然,趙副縣長已經不記得杜老師了。我說,他是杜老師,我們縣裡語文課上得最好的老師!趙副縣長聽了,看杜老師一眼,說,是嗎?那他為什麼會在這裡呢?這不是浪費人才嗎?亂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