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下去誰先熬不住?美國未必能挺得住,普京表態做好持久戰準備

2023-10-12     陳虎點兵

原標題:再打下去誰先熬不住?美國未必能挺得住,普京表態做好持久戰準備

這回跟大家說說,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還能走多遠?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大家在討論的,要麼是俄羅斯能取勝嗎,要麼討論的是烏克蘭能取勝嗎。無論是單純地討論俄羅斯,或者是烏克蘭能否取勝,其實意義並不大。答案實際取決於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到底能走多遠。

講到美國和北約的因素,許多人認為俄羅斯是不可能取勝的,從各方面的實力來講,美國北約比俄羅斯占有壓倒性的優勢。

從靜態的力量對比,確實是這樣。但是現實的博弈不僅僅是靜態的力量對比,它是一個動態的,全局的考量。烏克蘭局勢不過是美國全球戰略當中的一個局部,所以,這場衝突的最後結局就要看美國能夠走多遠了。

那麼講美國能夠走多遠,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和北約會不會直接下場。過去大家都在說美國和北約不會直接下場,俄羅斯有「核盾牌」。這個論點僅僅成立於理論之上,在現實當中,我們看到不光在理論上,在實踐上也有,美國會避免與俄羅斯正面相撞的先例。

這個先例出自敘利亞。美國一直把推翻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作為在這個地區的重要目標,一度美國離這個目標近在咫尺了。改變這種態勢的是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直接干預。

隨著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干預,在這個國家的國土上同時出現了美軍和俄軍。在這樣的一個戰場上,美軍同樣是占有絕對優勢的,但是美國一直避免和俄羅斯迎頭相撞。兩家甚至建立了軍事熱線,對雙方的軍事行動進行協調。於是在敘利亞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俄羅斯的空天軍去打擊敘利亞的反政府武裝,美國的空中力量會襲擊敘利亞的政府軍,但是這兩支空中力量卻一直避免直接交鋒。這就是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一種奇妙的均衡,或者說默契。在敘利亞兩軍同時存在,但卻並沒有直接交鋒。

那麼在烏克蘭,美國和北約難道就會和俄羅斯直接交鋒嗎?否定這個答案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核威懾問題,還有實踐的證明。理論和實踐雙重的支撐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和北約不會直接下場。

既然不會直接下場,接下來又有一個問題,美國和北約對烏克蘭的軍援會走到哪一步。實際上,美國和北約一直在尋求俄羅斯的邊界,也就是軍援達到什麼樣的規模和水平,不至於直接引發俄羅斯與北約的直接對抗。北約對烏克蘭的軍援是一點一點水漲船高,「切香腸式」的進行,而不是一下子以大水漫灌的方式進入烏克蘭,從而在軍事力量上壓倒俄羅斯一方。

俄羅斯也一直在劃線強調,再往前一步就會引發直接的對抗。這應該是雙方把持的一個底線。那麼這個底線既然不會突破,接下來的無非是能耗多久的問題。

今天的美國,無論是經濟上、科技上、軍事上、金融上。軟實力上,優勢都是毋庸置疑的。這使得人們往往一開始就會判斷,跟美國作對不會有好處,美國一定能夠笑到最後。美國也在動用各種輿論工具,製造所謂站在「勝利者」一邊的輿論,從而使自己在輿論場,在外交方面保持主動。

但是回過頭來,往往在許多類似的情況下,美國並沒有走到最後。大家耳熟能詳的韓戰、越南戰爭,後來的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以及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美國都沒能走到最後。儘管在初期,美國似乎大殺四方,但是接下來長期態勢的演變,如果美國不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真正的勝利的話,最終他還是走不下去。

所以講烏克蘭問題,不要光想著烏克蘭和俄羅斯誰能取勝,還要看一看美國能不能走下去,他到底能走多遠。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美國有走不下去的可能了。美國議會出現的罷免眾議院議長的風波,讓人們看到在美國兩黨之間,圍繞著援助烏克蘭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爭議的。

對民主黨來說,對烏克蘭要堅決支持,這個事是在民主黨的任上開始的。如果最終爛尾了,對民主黨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反過頭來對共和黨就沒有這麼大的壓力。爛尾了,民主黨要背的鍋。如果要是烏克蘭最後取勝了,反倒對共和黨不利。

美國國內的黨爭決定了美國在烏克蘭有可能走不下去。不要說徹底拔腳,只要是所謂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降上一兩個等級,整個的戰場態勢就會出現根本性的逆轉。

當然,在現實當中,更直接的結果是長期地延續,使得美國不管誰執政,最終都要終結危機。在阿富汗最終就是這樣的結果。換句話來說,這些年美國在國際上搞得爛尾的現象出得多了。能在別處爛尾,難道在烏克蘭這就不會爛尾嗎?

當然講到這裡,也不是說俄羅斯一定會取勝。既然美國能夠前行的距離是有限的,那麼俄羅斯能一直往前走,他就能把美國在這一事件的影響力給熬倒它。反過頭來,俄羅斯能不能承受這樣的衝突長期持續,這就是俄羅斯最後能不能取勝的關鍵。

烏克蘭危機的最終結局並不是取決於烏克蘭方面,也不是取決於美國或者是歐洲方面,而是取決於俄羅斯,取決於俄羅斯能不能夠熬下去,能不能夠熬到底。

在當地時間10月5日,普京出席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第二十屆年會全體會議時,發表了一個長篇的談話。普京講到了俄羅斯核政策的問題,也講到了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形勢的問題。

當參加大會的俄羅斯國際政治學者謝爾蓋·卡拉加諾夫提出現在是俄羅斯降低核門檻的時候,以便遏制恐嚇俄羅斯的對手,並讓他們清醒過來,但普京的回答直截了當:"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普京的說明是:今天沒有任何情況會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地位和俄羅斯的國家存亡。

在講到俄羅斯經濟的話題時,普京表示:"迄今為止,我們一直處理得很好。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將繼續保持,經濟的自然重建已經開始了"。

那麼講這個東西究竟是在傳達著怎樣的信息呢?我認為,普京講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在向外部宣示:"我能夠熬下去,而且可以長時期地熬下去。你願不願跟我一塊熬?需要早作決定了"。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e7e67fb095fd16d6405234ada1ef6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