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副總理訪華,要求中方接受歐盟制裁,不要反制?我們態度堅決

2024-06-23     陳虎點兵

看到一個新聞:6月22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京會見了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並共同舉行了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的首次高級別對話。

哈貝克訪華,這事有點意思。

在德國政府當中,哈貝克是第二號人物。但是我們知道,他在德國的「紅綠燈政府」當中屬於綠的這一塊,是綠黨的領導人,和那個經常搞點360度轉變的女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是一個黨的。從過往看,他對華一直是不很友好的,一直在主張要對華「去風險」。那麼他這次訪華是要幹什麼?我們對他又是怎麼樣一個態度呢?

先說他是來幹嘛的。看了一下,他是21日來的,訪華的日程一共三天。從新聞當中可以看出來,他來是一次工作訪問,主要是舉行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的首次高級別對話。在網上搜了一下,哈貝克在機場下飛機的情況,只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接機和哈貝克握手的是德國駐華大使。

從理論上來講,哈貝克此次來華是要談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的。但實際上我們知道,當下中歐正面臨「貿易戰」的風險。所以哈貝克此訪,名義上是談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實際上更主要的,是要談關稅和貿易的問題。

哈貝克一到北京,第一個活動是在德國駐華使館招待了歐盟各國大使。在這個招待會上,哈貝克講了,他此次來華所擔負的任務。哈貝克講:「德國的中國戰略遲早需要更新,德國對兩國中期關係的看法缺乏方向性。」他補充說:「我這麼講,是因為我確信中國有中期計劃。」哈貝克表示:「戰略意味著你必須著眼於未來,至少要描述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即使這條道路可能永遠不會如願發生。」

路透社形容哈貝克的這次講話內容出乎意料。用路透社的話講,長期以來在對華問題上,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聯邦政府內部分歧明顯。哈貝克領導的綠黨一直鼓吹所謂減少對華依賴,對華採取更強硬的做法。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哈貝克在北京的第一次發言,話講得是很繞的,可以說講這番話,哈貝克是在不得不的狀態下說出來的。

在哈貝克來訪之前,因歐盟擬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歐間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歐洲企業界擔心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所以我看到有網友說,哈貝克這次訪華是被德國企業家們「拿著匕首抵在後背推過來的」。

哈貝克抵京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之所以講得那麼繞,是因為他自己也要在他本人一直的主張和現實之間進行轉圜的原因。更直白地講,哈貝克此次來訪,擔負著一個什麼樣的任務呢?擔負著一個說服中國不要因為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而引發中方的報復措施,特別是不要針對德國的汽車企業發起報復。想法是很美好,但是也有些無賴,我傷了你,但是我卻要跟你說,你千萬別傷我。我那也是沒有辦法。

那麼中方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和回復呢?其實6月21日,也就是哈貝克抵京的當天,我商務部發言人就指出,歐方不斷升級貿易摩擦,並可能引發「貿易戰」,責任完全在於歐方。至少歐方有三個沒有做到:領導人共識沒有得到落實,世貿組織規則沒有得到遵守,企業合法權益沒有得到保護。

而在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與哈貝克會見當中,又是怎麼表態的呢?我們看看新聞當中是怎麼講的。鄭柵潔在會上表示,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論調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常識。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與歐盟高舉的綠色發展大旗不一樣,保護主義只會拖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方將採取一切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產能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對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還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

鄭柵潔強調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技術、市場、產業鏈等綜合優勢的結果,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的,是競爭出來的,而不是「補」出來的,更不是什麼不公平競爭。

從鄭柵潔的這一番表示,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對於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態度是什麼樣子。換句話來說,有人如果想挑起「貿易戰」的話,我們一定會應戰,我們會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權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d9410aca185c1ea9b2750118c1593a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