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魯迅的病情突然惡化,氣喘加劇,呼吸急促,注射兩劑強心針後,仍然無效。至5時25分,魯迅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死神終於奪走了年僅55歲的一代文豪的生命。
魯迅的墓地,選在上海的萬國公墓(指中西人士皆可安葬的公共墓地),當時,送葬隊伍所到之處,無數的市民悄然默哀,隊伍從出發時的6000餘人很快擴大到幾萬人。一路上,不斷有人高呼「繼承魯迅先生遺志」等口號。
《茅盾談話錄》中說:為紀念魯迅逝世二十周年,籌委會決定對魯迅墓進行啟穴,並放到禮堂供人瞻仰。啟穴這天,工人揭開墓穴三層蓋板,第一層為花崗石,第二層為水泥板,第三層楠木板,魯迅的棺材就呈現在眼前了,可是,意外卻發生了,穴內滿是紫紅色的水,水位幾乎與棺頂相平。棺上的「民族魂」旗已腐爛,但字跡清晰可見。
為便於抬棺,四位老作家用茶杯舀出穴內的積水,當水位降到一半時,棺蓋突然崩開,棺內不停的向外冒出紫紅水,幾位老作家嚇得魂飛破散,狼狽的爬出墓穴,跪下便磕頭。《茅盾談話錄》繼續寫道,魯迅的棺木是一具楠木銅棺,由於棺木泡在水裡多年,油漆脫落,銅已銹爛,只得在起棺後的第四天,對棺材加固油漆,用白鐵皮包裹底部,以鐵釘釘牢。再用黑漆油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