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人生】 你的每條朋友圈,都在出賣你

2022-06-21     37度悅讀

原標題:【哲理人生】 你的每條朋友圈,都在出賣你

作者 | 渡蘭君

來源 | 渡蘭(ID:dulantea

哲 理 人 生

朋友圈是非常獨特的小天地。

若把朋友圈當成一張名片,從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一張只寫了姓名的卡片,神秘又陌生。

發朋友圈的人,則向外界展示出自己的為人、情緒、個性和生活狀態。

你在朋友圈的模樣,往往就是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眼裡有光的人

生活中有一類人,臉上總是掛著笑意,對於美好的事物,總會積極真誠地分享給身邊的人。

一次好友的久別重逢;一隻牆上酣睡的貓咪;一樹抽芽的老樹;一頓驚艷味蕾的美食。

能發現美好並願意分享的人,內心一定是溫柔且美好的。

上海隔離生活期間,很多人想不到,老戲骨李立群把抖音當作朋友圈在發。

在一個流行經營人設的時代,他願意無死角的分享自己真實的一面,嘮嗑吐槽在漫長隔離里的苦和樂。

李立群最常曬自己的飯菜,除了涼拌黃瓜、韭菜香乾炒肉絲、胡蘿蔔,偶爾會展示香腸和鄰居給的辣椒醬……

在陽光明媚的下午,他更是光著膀子在陽台上曬起了太陽,稱這樣可以補鈣。

網友總結他的隔離三件套:吃飯、炒菜、曬太陽。

隔離的生活雖然枯燥,老爺子的樂觀態度感染了許多網友。

熱愛分享的人,對世間的一切抱以熱情,感興趣,眼裡有光。

遇到這種人,一定要深交。

與他們相處,不但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視野開闊;也同時感染我們,使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樂趣。

沒有城府的人

坦蕩是一種氣度,也是一種心胸。

愛發朋友圈的人,往往簡單純粹,沒有城府。

他們深知: 人生是自己的,活的是一個自在。大可按自己的心情、喜歡的方式去暢快地過活。

不少人發朋友圈很謹慎,分享一篇文章前都會糾結很久,反覆編輯,生怕這內容引起爭議,或者鬧來笑話。

有的人則直抒胸臆,不畏人言,不偽裝,不矯飾。

大可不必說每句話都思前想後,做每件事都戰戰兢兢,那未免太過痛苦。

就像余華說的那樣: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坦蕩的人值得欣賞。 他們從不曾活在別人的評論里,遭遇非議也不會被動搖,更不會為自己真實的表達感到羞愧。

快意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理會挑剔的眼光,也不拘泥於世俗,活出瀟洒而坦蕩。

只須清白做人、坦蕩做事,方可收穫輕鬆與舒坦。

善於處理情感

如今,不少人陷入一種怪圈,心裡不痛快便把自己封閉起來,活成一座孤島。

心理研究表明,那往往適得其反。當隔絕了與他人的來往,沒有了互動,內心如一灘死水。

《另一種選擇》告訴我們: 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不瘋狂,你可以從他人那裡獲得支持。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人世間》中,「周媽媽」一角可謂深入人心。

電視劇里有這麼溫情的一幕。

周媽媽拉著丈夫聊個不停。

「給你說個好玩的事唄……」

她從鄰居趣事說到孩子的工作,從自己內心的滿足,說到對生活的憂慮。

周媽媽對孩子們,對自己的老姐妹兒,也是如此。

她從不吝嗇把快樂分享出去,始終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她通過分享,即使身處艱辛生活里,也收穫了滿滿的情誼和尊重。

培根有句話說得好: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生活是一片汪洋,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島。

對待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分享欲」就是最好的保鮮劑

在朋友圈裡,永遠有人欣賞你,也永遠有人看低你。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開心做自己才最重要。

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不同的人發不同的朋友圈,讓我們得以欣賞多元的人生,透過朋友圈,讓我們深交美好優秀的人。

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欣賞自己,坦蕩做人,積極樂觀地過生活,珍惜每一份真情實感,讓自己的人生,成為最曼妙的風景。

The end

人生最真實的模樣:一半、一半!

人生的三把鑰匙:自省、自律、自愛!

5個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真正聰明的人,只過1%的生活!

我知道你 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a995e334fab485d078005f5a7de0fb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