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天台┃《妙智寺 其一》 北宋•陳白

2024-01-21     墨香茶謠

原標題:詩路天台┃《妙智寺 其一》 北宋•陳白

台嶺名將方丈齊,當年曾說二仙迷。

無人再得洞中信,空有桃花落剡溪。

釋義:

妙智寺:即天台山白岩寺(在天台縣白鶴鎮上白岩村旁),在縣西北三十里十四都。

宋末,僧普耀初憩此地,有神江白郎告曰: 「此吾居也,以師德業尊廣,願推此室相奉。」遂呼「白岩」。

隋大業中,僧純陀徙平地五十步。唐貞觀十年賜號白岩寺,會昌中廢。咸通二年重建,加「咸通」。

宋大中祥符六年改賜「妙智寺」,今復為"白岩寺」,舊有列秀亭及王羲之墨池存焉。

台嶺:天台山的別稱。

唐•白居易《台嶺桂樹》:「天台嶺上凌霜桂,司馬廳前委地叢。」

方丈: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晉•王嘉《拾遺記•高辛》:「 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二仙:應指是流傳於天台山一帶關於劉晨、阮肇採藥遇仙,與仙女結為姻緣的神話愛情故事。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相傳永平年間,劉阮至天台山採藥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歸。時已入晉,子孫已過七代。後復入天台山尋訪,舊蹤渺然。

「空有桃花落剡溪」:即為桃花流水的典故,指劉阮採藥遇仙傳說中關於劉阮二人入山採藥,桃花勝影,流水胡麻等等。

南宋•王十朋《題天台國清寺》:「明朝杖屨尋劉阮,不待桃花入洞天。」

陳白(生平不詳)

北宋官宦

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知鄜州

天台

縣名「天台」,蓋因天台山而得名。地處浙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

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平定會稽郡,九、十月間,孫策分章安置始平縣(又稱南始平),初名「始平」,就是指平定了天台山區內的越族大部落,這是天台建縣之始,也是台州設立的第一個縣,轄境包括今之天台、仙居兩縣。

其山勢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由赤城、瀑布、佛隴、香爐、華頂、桐柏諸山組成,多懸崖、峭壁、飛瀑等名勝。為甬江、曹娥江和靈江的分水嶺。

天台山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濟公「活佛」的故鄉而聞名於世,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海內外。

作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最美十大宗教名山之一,天台山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既有五峰環繞,雙澗瀠流,滿山松樹鬱鬱蔥蔥,綿延數十里;又有天生石橋,三折瀑布,世所罕見。

東晉大文豪孫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國高道葛玄、西域高僧曇猷等等的「天台行旅」,更是讓天台的美名千年流傳。

攝影:湯靈敏、雨墨影秀、億星、龐民、陳蒙江

詩路天台┃《題桃源小景》 明•杜寧

詩路天台┃《杜鵑花》 清 • 張聯元

詩路天台┃《瓊台夜月》 清·陳溥

詩路天台┃《赤城棲霞》 清·陳溥

詩路天台┃《華頂觀日》 清·陳溥

詩路天台┃《石樑飛瀑》 清·陳溥

詩路天台┃《桃源春曉》 清·陳溥

詩路天台┃《螺溪釣艇》 清·陳溥

詩路天台┃《寒岩夕照》 清·陳溥

詩路天台┃《清溪落雁》 清·陳溥

詩路天台┃《雙澗觀瀾》 清·陳溥

詩路天台┃《斷橋積雪》 清·陳溥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7da1fbdff1bed88e1289b3cd9997b7f8.html